陆惠华:群众舞台演绎艺术人生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72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3-30

陆惠华:群众舞台演绎艺术人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艺术与人生,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但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却能绽放出无比灿烂的艺术之花,并迸发出炫目的生命之火,使得艺术与人生如此美丽而和谐!

在2018年大雅传统文化研究会年会舞台上,65岁的国家一级演员、原金坛锡剧团团长陆惠华演唱锡剧《海岛女民兵》选段,吐字清晰、唱腔甜润,赢得了所有在场嘉宾朋友的阵阵掌声,一幕幕场景仿佛让人重温20年前的难忘记忆。

“赵家琪”让她声名鹊起

“心头热,泪眼糊……今晚老师特向你来认错……”虽20年过去了,当陆惠华扮演起《少年华罗庚》中的金坛县中的校长赵家琪角色时,举手投足之间,活灵活现地将赵家琪的神态、心境表演出来。

1998年,《少年华罗庚》与广大观众见面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效应,剧组演出超千场,先后获省戏剧节和省锡剧节以及全国儿童剧展演“优秀剧目奖”,获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演出超千场奖”,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等;凭该剧中的赵家琪这一角色,陆惠华也先后获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在陆惠华的一篇《准确把握戏曲人物形象》文中,她这样写到:“每次表演这段戏时,我为赵家琪的高尚情操所感动,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在她看来,要演好一个角色,必须学会多观察生活,通过生活的体验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在舞台上创造人物的能力。

当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陆惠华结识了许多中小学教师,出演《少年华罗庚》中赵家琪这一角色,平日里积累的人际交往的体验在这关键时刻就起了作用,她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和表演都把握得十分到位,扮演二三十年代的教师形象能被当代的中小学生接受和认可,实属不易。

除了注重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外,陆惠华还虚心地向前辈学习。当提起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倪同芳时,陆惠华心中至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1984年,从丹阳新桥老家来金坛锡剧团已有8年时间的陆惠华,因在《蝴蝶杯》中饰演胡凤莲表演出色,倪同芳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陆惠华,再经省锡剧团国家一级导演俞克平等人的引荐,陆惠华顺利地拜倪同芳为师。手把手传帮带,面对面授匠心,陆惠华的演技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演员的“天职”就是演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惠华声名鹊起,多项捧奖,功非一朝一夕。

1954年,陆惠华出生在丹阳新桥,从小聪明伶俐,七八岁时就能登台演出,耳濡目染于解放初期就在文工团演花旦的母亲。197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20多岁的陆惠华凭借《沙家浜》选段被慧眼识珠的金坛锡剧团领导看中了。

从跑龙套、演配角开始,她一边向老艺人学习舞台表演艺术,一边扎实练习基本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天天刚破晓,她就到城外吊嗓子、练发音,白天一有空就到剧团练功房进行压腿、甩水袖、练台步、走圆场等一招一式的训练。

在锡剧界,这些基本功是10岁左右的小演员进团时练的,而陆惠华已经是20岁的青年了,一天练下来,常常累得她腰酸背痛、吃不下饭,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年后,在一次剧团的折子戏表演中,她崭露头角,团里的老艺人评论她是“声惊四座,技压群芳。”两年后,陆惠华便在团里挑大梁,担任现代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主角,由此她脱颖而出。

陆惠华认为:演员就是要演戏。只有不断演出,才能不断提高。不为群众演戏,再好的名演员又有什么用?金坛、丹阳、江阴、武进、溧阳等地的农村,一年两三百场的舞台表演,不论大小场合,不论路途远近,她都会出场。

演员生涯中,陆惠华成功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类型人物,如《蝴蝶杯》的胡凤莲、《红灯花轿》中的林月华、《几度夕阳红》中的李梦竹、《少年华罗庚》的赵家琪等,深受观众喜爱。

临危受命任团长创“神话”

如同她的艺术魅力一样,陆惠华有着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

1997年,金坛锡剧团演出市场不太景气,当时的文化局局长三次登门,希望陆惠华担任锡剧团团长,凭着对锡剧的一份感情,以及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经过三个多月的考虑,她担任了金坛锡剧团团长一职。

回锡剧团后的一段很长时间里,整个团没戏演,工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刚坐上团长位置的陆惠华,每天都需要面对一拨又一拨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排着队上门催债。虽然已经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但她还是真切体会到“临危受命”的份量。

陆惠华心里清楚,要想剧团起死回生,只有“出人出戏”。她自己是演员,知道演员需要什么,也体恤演员无戏可演的心情。细心的她偶然在上海的一家报纸上看到一个剧团在排演《少年邓小平》的新闻,她灵机一动,心想金坛不也可以在华罗庚的少年时代上做做文章?这一想法得到了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很快便成立了创作组,还专门请来了一级导演俞克平、一级舞美陈正礼、一级作曲家吴忠良等加盟,组织创作了大型儿童剧《少年华罗庚》。

对于剧本,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领导和专家关键时亲自握笔参与修改,“十六易其稿”才换来《少年华罗庚》的巨大成功,是一部“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的剧目,称誉为“演出神话”。该剧不仅使金坛锡剧团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步入优秀锡剧团的行列,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剧团经济上的困难,金坛锡剧团由此还受到了金坛市政府的通令嘉奖。

从台前逐步转向幕后,陆惠华慢慢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从审剧本、选演员、请导演,到剧团的宣传、财务,她都尽可能地参与其中。陆惠华曾问省领导和专家为何对《少年华罗庚》如此关心?他们都一致回答:是被这股敬业精神所感动!

“做戏先做人”,这是她恪守的信条。在担任团长时,她在举止之间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台上认认真真演戏,台下清清白白做人。”她先后被评为省文化厅先进个人、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甘为艺术事业洒“余热”

常年累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让陆惠华的身体状况不堪重负,胃病越犯越重,医生叮嘱她不能再操劳了,但她仍然放不下她的艺术事业。

2005年,陆惠华从金坛锡剧团退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和治疗,身体逐渐好转。民盟金坛市委领导找到陆惠华,希望她能挑起民盟社会服务事业这块担子,组建一个艺术培训中心。当时的陆惠华凭着对艺术的一腔热情和想为金坛的艺术人才培养作一番贡献的美好愿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经过一番努力,光明艺术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其办学理念、教学水平和服务态度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在每年一度的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通过率达100%,优秀率10%以上,在金坛同行业名列前茅。

集荣誉和光环于一身的她,其实在办光明艺术培训中心之前就已经看淡名利了。陆惠华坦言,她当初办艺术中心的目的纯粹是为社会服务,看着一批批从艺术中心走出去的人才,她倍感欣慰。

虽已过花甲之年,但陆惠华始终没有离开钟爱的艺术事业,她将自己定位于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她在老年大学戏曲班担任老师,还在大雅传统文化研究会教少儿戏曲韵白,为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陆惠华演唱锡剧《海岛女民兵》选段

《少年华罗庚》剧照陆惠华饰演赵家琪(左)

本报记者 陈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