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组织实施的“纳米先导专项”实施5年来,在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纳米催化、健康诊疗及饮用水处理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纳米核心技术创新,并与7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亿元。
“目前,纳米科技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应该说是领先国际。”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介绍,纳米科技兴起于上世纪末,作为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高强度的投入,近年来发展尤其迅速。
如何将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优势和积累,转化为纳米科技成果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的驱动力?正是在这样的重大需求牵引和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纳米专项应运而生。齐涛介绍,该专项针对我国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系统布局了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纳米催化、纳米化药物等8大版块共17项研发任务。
纳米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研究员介绍了纳米专项的几大核心成果:先导专项开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 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并与国内多家领先的企业合作,牵头构建了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链;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从源头解决了制版工艺高危废水排放、版基生产电解废液/废渣/VOC等排放的历史性难题,形成了包括“绿色版材、绿色制版、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行业和国际影响;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技术,破解了甲烷选择活化这个化学领域的百年难题,为碳基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重大影响;专项还将纳米技术成功应用到健康领域,研发了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诊断关键技术和纳米药物制剂。
王琛表示,未来,纳米先导专项团队将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企业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我国纳米科技的核心研发力量,选择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为新材料、新器件、新系统及集成等领域提供创新制造能力。资料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