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小麦收完了,秸秆直接拖回去烧火。如果小麦田离家远,就放一把火,秸秆灰就当肥料了。现在不会了,因为直接还田比‘一把火’更好。”儒林镇柚山村农民老李笑着说。
“不超过12厘米,10厘米最好。”秸秆切碎多长、还田作业深度多少、秸秆覆盖率需要达到多少,农机手小张的工作小本上,一笔一划详细记录着,这是无数地区、无数次不同维度试验后形成的最佳方案,为后期上水泡田及水稻机插秧打下了扎实基础。
秸秆还田是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它完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区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秸秆还田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
在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中,“防第一把火”是开篇,“还田补助”是插曲,‘疏堵结合’是关键。
今年,我区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政策保持基本稳定,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秸秆其它形式利用统筹推进,省作业补助资金继续实行直补,作业补助覆盖全区所有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镇、街道,包括三麦和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
按照“谁还田、补给谁”的原则,我区作业补助直接发放到按作业标准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今年的作业补助按夏秋
两季分段执行,夏季5月10日至9月15日,秋季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其中,夏季按照每亩20元(含区政府配套10元)标准补助,秋季按照每亩10元标准补助,鼓励各镇、街道根据地方财力累加补助。
可环保,会肥田,能赚钱,原先只能烧火的秸秆,自然成了“香饽饽”。下一步,我区各镇(街道)还将通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培训班,对农机手、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基层干部及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农机手掌握技术要领和作业标准,提高秸秆还田技术水平和机具操作技能,提升秸秆还田成效。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