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婷 本报通讯员 鲍云
潘海平在为客户推拿
在左邻右里小区,有一间不算大的门面,那里是一家软组织康复工作室。谁曾想到,这家工作室的主人是一位原本为就业、为生计发愁的视力残疾人,如今他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努力用双手编织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他,就是潘海平。
刻苦学艺 自食其力
走进这家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陈设和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样按摩是不是觉得很放松一点?力度可以吗?”潘海平正在为一位患有颈椎疾病的顾客按摩,他的手法专业娴熟。
潘海平自幼弱视,辗转多家医院没能治愈,他的父母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从小到大,家人都对潘海平关爱有加,教育他不能自卑,要自强自立。高中毕业,走出校门的潘海平在寻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幸运的是,2011年,在区残联和东城街道残联的帮助下,潘海平参加了常州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培训。培训时,潘海平常常一个手法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经常练得手麻。课余时间,潘海平还买了好多推拿按摩方面的书,抽空自己钻研。他一丝不苟、废寝忘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按摩老师的认可,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潘海平独创改良了很多传统的推拿按摩方式。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潘海平具备了开店的能力。2013年,在自己的努力和亲人的支持下他解决了资金、场地等问题,在电胜桥开了自己的按摩店。凭着自己过硬的按摩技术和实惠的价格,潘海平的店吸引了很多回头客。2015年,积累了一些资金的潘海平又将按摩店搬到了市口和环境较好的左邻右里小区。
努力创业 回馈社会
谈起自己的这个行业,潘海平脸上放着光。“盲人按摩靠的就是手,经过多年的探索,拿捏穴位是最准的,时下成为有些小病小痛市民的最佳选择。这跟街头的保健按摩有着本质区别。当下保健按摩的按摩师多数是半路出家,并不专业。而盲人按摩师则都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潘海平一条条地分析着。“按摩可以治感冒、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病痛,这也是保健按摩所不具备的。”
随着生活状况的逐渐改变,现在的潘海平更加自信,也更懂得感恩。潘海平经常说:“当初是政府给了我就业的机会,现在我有能力了,我就要回馈社会”。这些年,潘海平经常抽空到公园、社区,免费为有需要的群众推拿按摩,为他们减轻病痛。通过义务按摩,潘海平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也为他的按摩店积累了更多的人气。金坛盲人协会还邀请潘海平当培训师,为我区从事推拿按摩的视力残疾人代表进行现场培训,培训班上,潘海平无私地向视力残疾的朋友们传授他独创的推拿按摩技术。“假如没有走上按摩道路,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潘海平。按摩不仅给了施展自己能力和抱负的平台,也给了我带来了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机会。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我价值。”在采访中,潘海平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