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爬坡,奋勇者先;合力攻坚,众志成城。
进入7月,金坛经济“年中考”成绩陆续亮单: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外向型经济保持稳定。
常州市委书记汪泉首次来坛调研,就称赞我区各级领导干部强烈的对标审视、对标找差、争先进位意识。
区委区政府准确预判、及时应对,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分秒必争去抢,千方百计去拼,有胆有识去争,围绕两个加快,苦干实干,攻坚突破,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迈出新步伐。
实体经济增幅继续领跑
上半年,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金昇集团、大迈汽车、常宝普莱森等企业有效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信维通信、同方威视、永臻科技等近年新投产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形成经济增长有效支撑。
在两个加快推动下,上半年我区经济基本面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累计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13.27亿元,同比增长21.41%,增幅位列常州市第一,总量占常州全市比重增长到11.09%;工业实际投入90.5亿元,同比增长27.9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开票销售462.43亿元,同比增长14.92%;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0.1%;新增协议注册外资29951万美元,同比增长337.61%;前5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9亿元,同比增长17.4%。
航船有了压舱石,吃水就深,航行就稳,经济发展亦是如此。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刚性制约比较强、政策调整力度比较大,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我区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坚持两个加快不懈怠,坚持改革攻坚不停步,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要素布局中赢得了主动。
据中国人民银行金坛支行副行长马立华介绍,上半年全区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75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8.9%,增幅超过常州市平均水平。他表示,资金需求量大,说明金坛经济发展活
跃程度比较高,后劲比较足。
新的动能正在加快形成
一方面是培丰化工集中区的谢幕、263专项整治的大力度推进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展开,另一方面,“三新一特”产业链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我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此,区委书记狄志强多次强调指出,金坛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一批高质量的项目来支撑。
位于直溪现代产业园的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新能源项目总投资80亿元,旨在打造当前全球最大的单体GW级电池制造工厂之一,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三新一特”是我区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继续延续了较快的发展势头,项目投入呈现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达102.9%,这表明我区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动能正在逐步形成。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传统产业继续发力。据区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化工及新材料业等“老”产业上半年依旧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上半年,108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开票370.75亿元,同比增长14.36%。91家企业被列入2018年新增长点计划,上半年实现开票200.04亿元,同比增长31.88%。
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正在牵头制定《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加强根植性企业、创新驱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
两个加快始终强力推进
抓经济关键是抓产业、抓项目。牵住项目“牛鼻子”,才能甩掉后进“旧帽子”。项目是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所以两个加快建设是金坛经济增长的基础,更是金坛经济发展的动力,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区委区政府把今年定为“两个加快攻坚突破年”,紧盯“三新一特”产业,各个部门、各个板块进一步在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下功夫,上半年全区签约引进项目48个,协议投资总额320.67亿元,其中“三新一特”产业项目协议投资额占比近63%。
上半年,236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53.91亿元,156个新建项目开工率41.67%,80个续建项目复工率97.5%;我区主导推进的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1亿元,占年计划的60%,12个常州市重点项目开工率83.3%,完成投资105.4亿元,占年计划的53.4%。
全区19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其中茅山颐园、东方盐湖城国际养生城入选2018年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区委党校副校长陈建表示,抓两个加快,不仅抓住了金坛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短板,更是金坛在苏南板块快速崛起的突破之径。
当前,金坛正在促进有效投资加快落地,为经济发展积蓄更多动力。今年,我区12个项目进入常州市重点项目,9个项目进入省重点项目,项目数量与质量再创新高。对此,我区实施重大项目挂图作战,每月组织航拍实时监测,上半年236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53.91亿元,8个省重点完成投资59.1亿元,12个常州市重点完成投资105.4亿元。本报记者 师杰 臧风华 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