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洋洋:在缝纫机上编织精彩人生一把遮阳伞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81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8-10

孙洋洋:在缝纫机上编织精彩人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孙洋洋说:缝纫就是用钢针在衣服上跳舞,必须追求完美和极致。这是她对工作态度的解读和践行。

丁玉华 吴汪俊

孙洋洋在车间工作中

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着职业技能。靠着继承和创新,凭着专注和执着,把普普通通的工作做到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常州市卿卿针织厂六车间平车缝纫工孙洋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进厂13年来,她勤恳务实,敬业奉献,始终守在生产第一线,在缝纫机上编织精彩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劳动者的价值。

2005年,因为家境贫寒,孙洋洋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带着花季的梦想和家人的嘱咐,18岁的孙洋洋从老家徐州来到金坛,成为常州市卿卿针织厂一名普通平车缝纫工。刚上班时整天面对缝纫机,嘀嗒、嘀嗒的机器声吵得人头昏昏沉沉,常常在工作上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特别委屈,也特别想回家。然而走出家门时父母和家人的嘱托,以及厂里同乡老员工的关怀和帮助,让孙洋洋一次次打消回家的念头。

孙洋洋是个倔强的人,她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为了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别人逛街、玩游戏,她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认真钻研缝纫技术。培训、实践、学习、请教……成了她刚进厂时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为尽快提高自己缝纫技能,每天她提前一小时到岗、晚一小时离岗,多做一点,也是多练一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敬业勤恳的孙洋洋很快成为了一名技术娴熟的缝纫工,并熟练掌握多道工序的操作,成为了车间里最年轻的缝纫“多面手”。

挖袋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脚的严丝密缝是关键,操作缝纫机在3厘米的缝口上打下12针,多一针或少一针都直接影响质量。要确保精确度,操作者必须眼疾手快,分寸的拿捏凭的是经验,更要有精湛的技术。为了降低返工率,孙洋洋反复改进操作的细节,从2%到1%,最后降低到1%以下,成为全厂唯一能做到了这一技术的“挖袋”高手。

2017年6月,常州市卿卿针织厂为美国客户生产2000件高端服装,距离交货只剩下短短的3天时间。可是服装挖袋环节上居高不下的返工率,让缝纫车间气氛紧张,厂领导万分焦急。不能按时交货,不担厂里信誉受到损害,更要承担客户高额违约金。厂领导直接坐镇指挥,要求只有一个,必须将返工率降低到百分之二,这也是美国客户的底线。降低返工率,谈何容易,平车缝纫车间只有孙洋洋一个人达到这一要求。厂领导信任的目光落到孙洋洋身上,她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这一重担。

中午11点半,工人们已经下班,车间内只有孙洋洋仍然在工作,2000多件衣服的挖袋,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几乎是她正常工作量的两倍。一天干两天活,为的就是确保如期交货。

就在加班前,孙洋洋得到了孩子发高烧的消息,可作为母亲,她却不能回家去看一看,感到无比内疚。她把对孩子的爱深埋心里,全身心投入到这批出口服装缝纫工作中。孙洋洋白天、晚上连轴转20多个小时,终于在交货期限到来前顺利完工,美国客户当场竖起了大拇指,而孙洋洋因极度疲劳趴在缝纫机上睡着了。这就是对工作执着和敬业的孙洋洋,她是车间出勤率最高的员工,4000多个工作日,她没有请过一天事假。

孙洋洋说:缝纫就是用钢针在衣服上跳舞,必须追求完美和极致。这是她对工作态度的解读和践行。进厂13年来,孙洋洋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坚守在平车缝纫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绩和荣誉是对她最好的褒奖,厂里组织的多次操作技能大赛中都荣登“操作能手”榜首;进厂13年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生产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