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大葱之父杨日如清官虞奕绶其人其事米友仁隐居白龙荡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87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1-20

中国杂交大葱之父杨日如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书明

1994年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通讯《种“神葱”的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紫光阁》杂志1994年第8期刊登《中国杂交大葱之父》一文,同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华学人”栏目也介绍了山东省章丘市高级农艺师杨日如经过17年艰辛研究,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大葱杂交种,使杂交大葱比原大葱单产增加七成以上的事迹。新华社的《每日电讯》及《科技日报》、香港《文汇报》等新闻媒体也报道了杨日如的科研经历及其成果。

杨日如,1925年3月13日生,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人。1953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同年分配至泰安专区果树园艺场(现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工作,1954年调至章丘市农业局工作,直至1989年10月退休。历任技术员、农艺师、高级农艺师。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杨日如从事大葱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40多年,作出了卓越贡献。大葱为我国原产,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的章丘大葱以其植株魁梧,葱白长而亮泽,品质优异,堪称其中之佼佼者,曾被明世宗朱厚熜御封为“葱中之王”,成为历代宫中贡品,享誉中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章丘大葱种姓混杂,产量不高,葱农收益较差。杨日如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先后到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山东大学园艺系继续深造。1975~1984年,他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章丘大葱品种提纯复壮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选育出(75)29—1新品系(简称“二九系”),逐渐替代了传统农家品种“大梧桐”和“气煞风”。因其高产优质,很快风靡全国大葱产区,有的地方称其为“神葱”。此项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成绩面前,杨日如并不满足,认为“二九系”毕竟是常规品种。他很快又走上另一征程,进行大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1987年2月,他将“大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课题上报,取得山东省科委的正式立项。在刁镇种子站的协助下,杨日如和搞遗传工程的妻子曹忠玲等4名课题组成员一起,在时东村200亩大葱良种基地上,采用网罩隔离方式,开始杂交配种研究和试制。杨日如家住章丘市区明水镇,离大葱基地20多公里,他揣着烧饼,拖着慢性肺结核的虚弱身体,在葱棚里一蹲就是七八个小时。由于赶路太急或遇上坏天气,两年多时间里,他摔断过手,碰破过脸,跌掉过牙。为了弥补经费不足,他自掏腰包垫付8000元。1991年2月,正当杨日如艰难攻关的关键时刻,课题第二主持人、杨日如的老伴曹忠玲因车祸不幸身亡,二儿子出工伤事故被截去两个手指,一个孙子也因病夭折。在深重的劫难面前,杨日如并未退缩,终于育成大葱三系杂交一代———章杂1—7号系列新品种,1991年11月4日通过由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国农作物杂种化过程中继水稻、高粱、油菜、萝卜之后,又一次重大突破。杂交大葱平均白长65厘米以上,株高135~150厘米,不仅保持了章丘大葱高、长、脆、甜的品质特性,而且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等优点。杂交大葱亩产比常规品种提高50%~100%,商品率达到100%,亩增效益500~1000元,现已推广至全国,并有部分出口。该项成果1993年12月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4年被国家科委、外国专家局、国家技术监督局等五部委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2000年6月获国家发明专利。杨日如被誉为“中国杂交大葱之父”,其一代杂交葱种商标也定名为“杨日如牌”。

杨日如是中国园艺学会会员和山东分会理事、济南市专家协会会员。在学术方面,他出版有《章丘大葱新一代》等专著4部,在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退休后,他经常应邀与外国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并在国内10多个省市兼任政府技术顾问或讲学。他还担任山东日如大葱研究所所长、章丘市杂交大葱研究所所长、杨氏大葱良种行董事长等职,继续致力于杂交大葱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直至2011年12月逝世。

杨日如在大棚做研究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