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建立服务驿站深化党建工作健康文化园 彰显大作为开展普法培训共建法治社会图片新闻李桂兰:家有芦芛初长成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88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04

李桂兰:家有芦芛初长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看,开花了,我家芦芛初长成,可上市了。”12月2日,在朱林镇西岗村朱海生家庭农场,李桂兰像守护儿女一般,双手拢过一捧芦芛花。
  “投入这么多下去,看到成效,打心眼里高兴。”李桂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搞现代农业真的不容易,既要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又要抓住市场,还要应对气候、病虫害等变化。”她说,在镇农服站指导下,芦芛种子从发芽、生长到采摘、开花,付出的是汗水,而收获的是幸福。
  “周站长来没?要请他好好把把脉,今年芦芛如何过冬。”这时,丈夫朱海生打来电话。去年,朱林镇农服站了解到上海崇明岛芦芛种植面积9万多亩,是全国最大芦芛种植基地后,专门带村民去学习芦芛种植经验,并帮他们开拓销售市场。
  “他呀,芦芛就是他的宝!”李桂兰说,今年她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100多亩,其中芦芛32亩。在田边一侧,是她与丈夫搭建的管护房,另一侧是芦芛生产大棚,夫妇俩平时以“棚”为家。
  “芦芛最怕茎枯病,发病期距地面30厘米处的主茎上,出现浸润性褐色小斑,而后变成淡青至灰褐色。”朱林镇农服站农技人员的话,李桂兰一点一滴记在心里,晚上便与丈夫谋划如何做好病虫防治和越冬事宜。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资金跟不上,规模偏小,尤其7月份发生了仓储火灾,损失50多万元。”李桂兰说,去年基地建设投入50多万元,资金捉襟见肘。芦芛和竹笋一样,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收,但需二至三年时间,才达到生长旺期和销售高峰,届时亩效将达到1.2万元。
  “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明年来吃芦芛烧肉、炖鸡。”当记者离开时,李桂兰说,现代农业建设是靠天吃饭,投入大、见效慢,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她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项目、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让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蒋建君 周双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