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麓强
藏蓝的青春,灼灼其华,警营生活,不能忘却我的警察兄弟。
兄弟大名刘芳华,至今仍是茅山脚下一位普通的山区民警。初识芳华的那一天,是在20多年前,那个薄雾的清晨,我和十几名从各地警校毕业的同龄人回金坛公安局报到,同去报到的还有一些公安局从社会招聘的新警。报到那天,大家都特意换上了崭新制服,来自不同的地区,同来报到的新民警极少数相互认识,但很快大家就在报到的间隙相互认识了,而且每个人都热情高涨,相互谈笑风生,我和芳华很快就成了一见如故的朋友。没有空调的夏日,助燃了急切想参加工作的热情。
报到结束,芳华和我都被分配到全县最边远的两家派出所。好在当时的小城并不大,我们很快找到了中巴车站。车子开出城之后,便一路摇晃,车行近两个小时后,我们各自到了目的地,走上工作岗位,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芳华工作的派出所和我相邻,直线路途不算远,但是交通不便,偶然有次办案经过,展现在面前的是道路泥泞、杂草丛生的山村面貌,派出所没有空调设备,交通工具是一辆接近报废的军吉普,除非大案急需,一般情况舍不得用,民警下乡主要还是靠自行车或摩托车。通讯主要靠对讲机和传呼机。伙食费大伙集资,而且没有配备专职炊事员,吃饭都是自己做。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面对如此的环境,虽然和当初热血青年的从警心愿相差甚远,但芳华心里没有私毫怨言,信奉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精神,在老所长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基层治安工作中去。
“凌晨零点的门铃响起,那常是他归家的时间。”芳华的妻子曾这样说过。这点我是确信的。我的岗位和芳华相近似,都曾是一名乡村的民警,工作地点位于茅山脚下,三面环山,也是金坛最艰苦的地区之一。芳华所在的片区更是繁忙,长年驻所,白天要处理案件、纠纷,调查走访群众,核对户口,登记暂住人口私房出租户,晚上还要巡线设卡、处理警情。过年也难得有机会回家。很少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吃饭,更不用说像城里年轻人一样娱乐玩耍。偶尔回家,大多也是在办案正好经过或者是设卡到半夜,冬天回家时还带着一身风雪,第二天天刚亮,就又驾摩托车钻进深山不见人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青春的芳华总在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芳华一直没有调动工作,成了一名地道的老村警,他已习惯了没有自己的生日,没有家人的陪伴,习惯了值班的春节。家,更多时侯是每天奔波在山里,热烈而期待的精神港湾。润物无声的辛勤工作,历经韶华的山村守护,将生活的寂寞独自饮尽,将鱼水情深的感情吟颂成横刀战歌般的豪情。
二十余年的山区坚守,是什么力量支撑?其实芳华心里最明白,要让山里群众财产安全、生活平稳,执着坚守才是平安保证。节日值班,交通困难,无论酷暑还是严冬,多少个夜晚,别人沉浸在温馨的梦乡里,有谁会想到,还有一人在默默为山民巡逻守护。我们常说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种历经天华的光景,不是奉献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