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幸福网”让“阳光”照到每个角落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907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9

织密“幸福网”让“阳光”照到每个角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百姓的幸福感,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运行状况和民生状态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重点工作,建立起牢固的就业社保安全网。一步步改革的推进、一系列社保政策的出台、一项项改善民生的真招实招,给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暖融融的幸福感。

困有所助 老有所养

家住朱林镇三星村的韩大爷,今年67岁,属于政府家居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他说:“自己无儿无女,现在却由政府养着,后半辈子也就有了依靠,再也没啥可担心的了。”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制建设,发挥社会救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切实维护广大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提高困难对象救助标准,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自今年7月1日起,我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孤儿养育、城市“三无”、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标工作同步实施;完成了低保外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的提标工作,并实行城乡一体化。

目前,我区基本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覆盖率超过90%,独居老人和分散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关爱服务覆盖率达100%。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连续14年上调,人均增资110.6元/月,人均养老金达1804元/月。同时,今年1月1日起,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80元提高到220元,缴费满15年的由210元提高到250元。在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同时,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也由原来的510元提高到580元,惠及十余万人。

居有其屋 病有所医

我区连续多年将住房问题列为民生重点工程,在制度创新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用房并存的保障性住房筹集模式。

杜炳仁老人以前总是四处租房子住,三年前,他成功申领到了南洲花园小区一套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现在,杜炳仁每年只需支付3100多元的廉租房租金,这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

据统计,2010年至今,我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约5万套,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对象从城区扩大到乡镇,实现了城乡住房保障一体化。并将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引进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

因病致贫是每个普通家庭最担心的事。我区在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加快推进全区医保扩面工作。今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净增参保63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28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78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5万人;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71.83%,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83.74%。与此同时,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今年的1000元/人提高到120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提高到840元/人。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近年来,我区把普惠性民生当作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加强对薄弱学校和学校薄弱学科的视导,缩小学校发展差距,提高学段支撑力,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让金坛教育更加普惠,更加公平。

与此同时,我区还以点带面,采取“外引内组”的办法,一方面引进常州二十四中品牌和段玉裁中学组建教育集团,另一方面以本土优质品牌华罗庚实验学校和西城实验学校为龙头,分别和原殷雪梅小学和东城实验小学、段玉裁实验小学组成两个教育集团。

李女士家住华达名都,今年她的女儿顺利在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一年级就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学有所教让百姓更加切身体会到幸福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对幸福的追求更高了。近年来,我区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抓手,持续叫响“金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并将就业服务窗口下沉到基层,优化发展就业服务。2018年,我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6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00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0%;全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60人。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为,从就业、医保、养老等一件件具体民生实事抓起,全力打造幸福金坛,为56万金坛百姓谋福利,让一项项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本报记者 左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