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油业、一流水产业、规模畜禽业、现代园艺业已成为全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先后打造了年产值20亿元级渔业和10亿元级畜牧、园艺产业,以及河蟹、家禽2个单一品种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区间。改革开放以来,金坛突破技术瓶颈,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产从传统小农模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农林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园区(基地),让农民一看就服、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突破90%
改革开放以来,金坛区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昔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作业场景,正被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所替代。1978年,全县农机总动力仅为7.06万千瓦,拖拉机98%为手扶式,牛耕和机耕各占“半边天”,机械化栽插、收割和农产品深加工几乎是空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机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近年来,四位一体、六位一体集成高效农机推广步伐明显加速。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农机保有量达5000多台(套),总动力达44.998万千瓦,培育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合作社65个,全区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已突破90%。
科技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
5月19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2018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区申报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创意文化、健康养生为一体的“金坛雀舌茶乡之旅”从全国117条线路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全国河蟹养殖看江苏、江苏河蟹养殖看金坛”。渔业率先成为全区第一个年产值突破20亿元级的现代农业产业,物联网信息化服务在全区渔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围网养蟹到近年来的“小精高”模式,我区一直占据全省乃至全国河蟹养殖技术的“制高点”。蟹池在线监测系统促进了全区河蟹养殖成本下降、产量增加、质量改善、效益提高。
近年来我区加大多元多熟、复合经营、高效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力度,葡萄、蔬菜、茶叶、生猪、稻麦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广示范基地。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率年均增长两成,农业信息化覆盖率63%。农业电商蓬勃发展,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两村一企被列入省级重点培育农产品电商示范村(企)。2017年底,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5%,分别超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和2.3%。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由农户分散养殖向规模生态养殖转变,集约化、标准化畜牧养殖水平加快提升。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种养生态循环体系建设,全面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8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29%。绿化造林和护林防火成效显著,全区林木覆盖率27.3%,长荡湖生态明显改善,跻身国家级湿地建设试点。生态农业新技术加快普及,已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江苏省生态农业县(市、区)”。2017年,我区被农业部列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金坛探索集成了多种技术模式,推广茶叶专用有机肥1万吨,新增水肥一体技术应用面积1700亩,构建了一套茶园绿色施肥体系。
绿化造林和护林防火成效显著,全区林木覆盖率27.3%,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和“绿色江苏建设突出贡献奖”,茅东林场入选“中国森林氧吧”名录。压缩围网养殖面积4.1万亩,恢复生态湿地7300亩,长荡湖生态明显改善,跻身国家级湿地建设试点。生态农业新技术加快普及,已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江苏省生态农业县(市、区)”。
本报记者 邵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