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是‘雪’与‘火’的考验,禁燃烟花爆竹,集体除雪,一样都没少。”南苑社区的老沈笑着说,“鞭炮少了,空气好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诉求,会更加主动支持禁限令,爆竹也正在大步退出城市舞台,城市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2月1日,我区市民吴先生,因购买一辆奥迪新车,燃放爆竹庆祝。他一共购买了一个88响的“震天雷”和一挂鞭炮。上前劝阻的“禁放”工作人员上前问他知不知道禁放规定。他表示:“知道的,没当回事儿。”随后,吴先生被带到派出所审查。这是“禁放”文件生效后,我区查出的“第一炮”。
几分钟后,“第一炮”被查视频在全区所有的媒体平台上线,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街头巷尾,对“禁放”工作有了更深刻认识。
是的,推进“禁放”,并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是认真的。尽管传统年味里,似乎不能没有爆竹的硝烟味。然而,肆虐的雾霾不断敲打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烟花爆竹由此遇冷。
“禁放”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先提倡引导,后立法规范的渐进之路,体现了政府治理的审慎。
“看到提着鞭炮出来的,我们上前去,劝说个几句,基本也就不放了。”参加工作后,小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当我问起如何劝阻市民禁放,他有些不好意思,“我会和他们说,你们有孩子么,孩子会吓到的。孩子点着了没放完的小鞭炮,安全么?”随后,他眯眯眼,小声对我说,“其实我还没结婚。”可见,说到孩子,说到安全,市民多了更多的自觉性。
“孩子”切中了广大市民内心的柔软。当然,禁限放政策之所以收效显著,是因为它回应了民众对于消解“呼吸之痛”的普遍关切。
“烟花爆竹在其绚丽的背后,有着凶险的一面。燃放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造成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北门社区主任李富琴表示,新年的年初一、初二,环卫工的工作量缩减了近大半,原先的杂乱的鞭炮废品清理,路面清理,几乎挤掉了她们整个过年的时间,整个小区都是灰蒙蒙的。随着烟花爆竹所造成的环境危害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禁放烟花爆竹也逐渐为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所接受。
“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禁放令基本仅限于市区,我们不排除会将乡镇纳入禁限范围,因为现存储的烟花爆竹的效期仅有两年,加之烟花爆竹的经营资格也在压缩,农村禁放也是趋势。”金坛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许翼介绍,城区禁放烟花爆竹,已成各地的通行做法。破解“城郊、农村包围城市”的窘境,还需在引导公众提升相关意识的同时,逐步增强依法治理力度来实现。
是的,移风易俗,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一味等待。因势利导,方能水到渠成。“鞭炮少了”,不断换来“空气好了”,当物超所值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烟花爆竹燃放治理,必将迈上善作善成的更高水平。
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