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我用存下来的工资给我儿子买了新衣服,还给家里的长辈包了红包,特别有成就感。”2月26日上午,正在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工作车间熟练地为裤管拷边的杨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
杨女士患有轻度的精神和肢体残疾,去年8月,多年没有工作的她经人介绍来到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得知她有服装工作经验,在接受健康体检和心理健康评估后,“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李燕将其安排到爱心企业煜和服饰在机构设置的分车间,杨女士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了。
据统计,我区残疾人约3.3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35万人。加快“残疾人之家”建设,是省政府确定的涉残重点民生项目,是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托护的重要平台。自2015年4月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作为全省首家吸纳精神、智力残疾人的社区“工疗”机构开始运行起,我区稳步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现已实现“残疾人之家”镇(街道)全覆盖。全区共建有镇(街道)级“残疾人之家”9家、村(社区)级“残疾人之家”2家,其中三星级机构5家,为227名精神、智力、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跟杨女士一样实现辅助性就业的有198人。
创新就业形式
残疾人的钱袋鼓了
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运行之初,存在工作量较少、残疾人收入较低的问题,曾有残疾人离开机构出去上班,但工作强度大、社会接受程度低等原因,都使得他们最后还是选择重新回到“残疾人之家”。
“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程,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要精准扶贫,增加残疾人收入。”区残联副理事长王建涛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区残联与卫健、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方联动,形成把残疾人“吸纳进企业集中就业”与“庇护车间嫁接残疾人之家就业”相结合的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7家爱心企业与“残疾人之家”结对共建,“这样企业既能享受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又打消了管理残疾人的顾虑”,王建涛告诉记者,企业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协议,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还按照不同工种按天数或计件给残疾人发放工资。
除了“工疗”,朱林镇三星村“残疾人之家”还根据农村实际首创了“农疗”模式,朱林镇党委政府专门流转8亩高标准农田为机构配套“农疗”基地。去年,机构全面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大棚、沟渠等设施全部到位,经济果蔬已经丰收了几茬,产生了收益。
服装后道加工、纸箱折叠、安装电子烟弹簧、大棚蔬菜种植、手工艺品加工,目前全区“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项目达到十多种,并且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企业社保的参保率为100%,残疾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细化管理服务
残疾人的心头暖了
依托区残联给予的10万元一次性建设经费,除了工作车间,“残疾人之家”还建有休息室、活动室、图书室等,让残疾人能够在休息时间放松身心,区残联按标准发放运行经费用于“残疾人之家”的日常开支。同时,区残联还为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和大病保险,保障残疾人的人身安全。
22岁的小吴患有轻度智力残疾,2015年就来到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接受康复训练,一开始小吴不服管爱吵闹,一度让机构的管理员十分头疼,后来李燕发现他喜欢画画,就为小吴买来水彩笔,尝试与他沟通并鼓励他在空余时间画画,逐渐小吴每画完一副画就会主动拿给李燕看,等着李燕的夸奖,“这些是他过年放假在家画的,我都帮他塑封好保存起来。”
现在小吴跟人沟通比以前顺畅了很多,周末在家还会帮忙洗碗、打扫卫生,大家都觉得他懂事了。有一回小吴带来自家种的桔子给大家吃,特意选出其中几个最大的送给了机构的管理员,大家都很感动。
“残疾人之家”建有与残疾人家属沟通的微信群用于日常联系,每天下班时尤其是针对智力残疾人,管理员会拍个小视频给家属并要求残疾人到家后家属在群里回复。除了机构的管理员,卫健的精防医生、康复医生、心理协会也全程参与管理,定期在“残疾人之家”开展活动,普及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等知识并进行心理疏导。
今年春节前,华胜社区红色帮帮团、手拉手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和大乘汽车的工作人员来到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一起包馄饨、吃团圆饭、话家常,共迎新年。像这样由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组织的暖心活动,逢年过节都能在“残疾人之家”看到。
2015年,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只有12名残疾人,现在人数已经增加到了42人,除了3人因为岁数过大被劝回家,多年来没有一名残疾人主动离开机构不再回来。“大家相处都十分融洽,就跟家里人一样,在这儿人很开心”,杨女士告诉记者。
凝心聚力再发展
让残疾人的未来可期
2017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文件,要求每个乡镇政府、有条件的村(社区)都要建设“残疾人之家”。同年,区委区政府转发市残联市财政局《关于常州市“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了“残疾人之家”建设标准,各级政府为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们这项工作还是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王建涛表示,城区的“残疾人之家”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村(社区)这类机构还是太少。据统计,金坛农村持证残疾人超1.1万人,占全区持证残疾人总数的85%,相较于城区,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更少,脱贫攻坚难度更大。
“希望有条件的村、镇都可以加入‘残疾人之家’建设队伍,大家齐心合力,建设一些有规模有质量的村(社区)级机构,变‘输血’为‘造血’,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造可能。”
目前,尧塘街道的“残疾人之家”装修进入收尾阶段,结对共建的爱心企业已经确定,周边残疾人的招收工作也基本结束。在尧塘街道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由西华村村委会原办公用楼改造而成的“残疾人之家”预计将在四月份正式运行,届时预计可为近3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增收的机会。
今年,区残联还将组织人员出去学习,就如何向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一模式学习经验。同时,将联合卫健等部门实施“残疾人之家”全面规划提升工程,并且继续拓展工疗项目,为实现更多残疾人就业增收提供保障。
陈玉婷 徐欢 徐菲 王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