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管会党校课题组
“一斛水中半斛鱼,日出斗金夜出银”,名播域外的长荡湖,结束了围网养殖粗放发展时代,正跨入“文旅融合”高质发展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正成为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倒逼长荡湖开发利用转型升级,如何将长荡湖的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自然禀赋化为发展红利,成为常州西部新城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长荡湖,是金坛人民的“母亲湖”,也是江南水乡不可多得的浅淡水湖,是金坛“二山二水六分田”自然特色“水魂”的典型代表,千百年来形成的湖资源、湖文化、湖美景更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而对江南水乡“缺水”、“缺水景”、“缺水文化”的窘境,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生态资源紧缺,晚开发更能高起点定位规划开发利用湖资源。为此,区委确定“想好了再做,三年不引进一个项目”,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持续投入不断改善长荡湖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未来,长荡湖开发利用还面临多重考验:第一,如何在资源要素制约的情况下打造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长荡湖度假区缺乏湖以外高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开发起步晚,开发程度较低,面临低起点与高品质的现实差距。第二,如何在周边众多有竞争力的湖泊中错位发展,脱颖而出?区域同质类湖泊资源非常多,环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就有度假区14个,直接濒临太湖的有6个,在共同构成旅游体系的同时也存在同质化竞争。第三,如何根据长荡湖现有资源条件,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有效促进度假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第四,如何摆脱旅游发展对长荡湖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小旅游对生态的影响,增强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意识,是开发运营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纵观周边发展较早较好的湖泊,从成立省级旅游度假区到现在,大都经历了近30年的开发历程,并伴随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其成功经验在于,湖泊的开发利用均以项目为支撑、以生态做底色、以特色强品牌,规划引领、文旅结合,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魅力景区。长荡湖旅游开发可借鉴先发地区的的思路与方法,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后发优势,成为我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开发利用的前瞻性思考
开发长荡湖涉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有历史的耐心,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久久为功。一是保护性开发。基于长荡湖的区位、资源特点及生态敏感性,坚持高质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优先保护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保护与开发相协调,不突破承载力搞发展。二是重视科学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各类要素资源实现科学配置,统筹考虑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在规划中合理划定保护开发的红线和底线,科学设定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和步骤,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执着和韧劲抓好保护、治理、开发等各项工作。三是突出文化特色。长荡湖周边可挖掘的特色文化较多,包括娱乐文化、习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要充分挖掘,创新性开发利用长荡湖所特有的“水乡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推进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发展。四是强调整体性理念。综合开发有格局、有视野、有规划,坚持规模开发、整体性经营理念,处理好“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自我发展和与周边乡镇协调发展”、“水源涵养和旅游开发”、“开发和产业升级”、“开发和居民生活水平”等不同层面的关系。五是阶段性适度性推进。控制用地和开发规模,在建设目标和时间等因素上留有一定的伸缩性及开发的时序性,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开发留有适当余地,为未来发展提供空间。
(课题组成员:虞乐、陈建、孙坚、丁皓、谢益平、杨曌、吴金林、王卉宁、李伟,执笔: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