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华:深耕家庭农场热心公益事业唐斌:污染防治“前沿哨兵”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4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7-26

唐斌:污染防治“前沿哨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 徐欢

唐斌(左)在工地巡查


唐斌的初心,是成为一名群众需要的“战士”。随着我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纵深推进,整个面源治理难度加大、困难增多。他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学习,攻坚克难,长期坚守在环境巡查一线,成为全区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名“排头兵”。

老兵走进新岗位

“本领恐慌,是我刚从路政来到攻坚办的第一感受,接触的所有内容都是新的,只能从头起步。”因为工作组抽调,2017年1月,唐斌正式加入了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组,尽管从事交通执法工作多年,经验老成,但走进新岗位的他,还是抱着几分忐忑。与原先包干工作的模式不同,整个环境污染治理面向全区所有镇区、街道,直面现场、协调部门、对接企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并不容易。

为适应新任务,唐斌开始了正常的“5+2”模式,放弃所有休息时间,从基础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学起,跟着工作组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开展巡查,记录、登记汇总,和相关部门对接,研判污染源性质,商讨整改对策。

证据说话心有底

“‘猫捉老鼠’的游戏每天都在上演,我就是那只戴着摄像头的猫。”在由200多名污染防治攻坚战士组成的工作群里,唐斌的图文会让大家“头皮发麻”,污染现场、时间地点都具体地列出,随后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内组织处理。因为两三天后,唐斌“回头看”的图片将如期在群里上传,职责内的常规工作全力以赴,但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夜晚。

“阳光下的污染,可控可见,夜间的污染却防不胜防。夜阑人静时,渣土车抛洒滴漏、工地施工、采石场轧石料加工屡见不鲜。”唐斌困惑仍旧不止于此,对照省、市级督察组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整治范围和难度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愁云”。深思熟虑之后的唐斌确定,整个工作组的夜间工作势在必行,一切证据说话,情理兼用,执法兜底。

一天,在接到周边群众举报后,工作组在对一家薛埠镇停产轧石场进行督查时,场区负责人义正言辞。“我们绝没有生产。”由于没有抓到实在的证据,唐斌带着工作组离开了现场。寒冬的零点,他一个人开车从金坛跑到薛埠的山里。果然,轧石场正在生产,现场尘土飞扬。第二天,面对高清作业的图片,现场负责人顿时哑口无言。

党员就该挑担子

“党员就应该挑担子,受得了口水,才接得住夸赞。”无私所以无畏,对于污染防治,唐斌有着近乎苛刻的执拗,铁面无私难免会引起一些违规生产企业责任人的愤恨,一些恶意的举报、恐吓、谩骂也随之而来,同事们都有些不忍,唐斌总是淡淡一笑,宽慰大家,公心做事,无愧于群众就好。他打开了巡查工作日志,三公分厚的软面抄里,每一页都事无巨细地记录着每个现场的地点、污染情况、责任部门,并用蓝色笔标记好对方承诺的整改时间。

“一个上午,5个工地,2家企业,3个镇区,有的地方车子进不去,只能走,大热天衣服全粘在身上,老唐整个后背的衣服上都是白色的盐霜。”在同事眼中,51岁的唐斌体质丝毫不逊同组的年轻人。

“依然记得入党宣誓时候的场景,光荣而坚定。”挑毛病,是过程。挑不出毛病,才是目的。谈起未来,唐斌很坦然地表示,自己会坚持下去,和战友们并肩对接好每一个现场,提升好每一项业务,协调好每一个项目,处理好每一块污染,持之以恒,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金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