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三代传夜幕降临在钱资湖上空我的名字我做主小事不小华志孝烈士图片欣赏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5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8-06

红色基因三代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赵鹤茂

时隔19年,严清华清晰记得:90岁的老父亲在病床上强撑着坐起,双手颤抖着向他递过来1000元钱……

那时,一堆堆金黄的油菜花正盛开,可谁也没心思停下脚步多看上一眼。村民没有,严清华更没有;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到了筹备即将手挖肩挑7万立方米土修筑“黄金大道”的大事上了。

“要致富,先修路。”严清华比别人理解得更深刻。他退伍后到交通市政部门,成天就是与修桥铺路打交道,练就了操作交通机械的绝活。

早一年,严清华得到父亲的支持,放弃城里优厚的工作待遇回村任书记;现在,改变省级贫困村面貌到了付诸行动的时候,修筑“黄金大道”急需启动资金,父亲闻讯后第一个捐款。

父亲严声祥,是严清华心中的一座大山。

严声祥1942年入党,是新四军战士,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曾在黄桥镇亲耳聆听过陈毅司令员的演讲报告,几次死里逃生。他将乐善好施当作一种情怀,以军人一贯的朴实、正直,赢得乡亲们的尊敬。

严清华身上流淌着父亲的血。出生在革命老区茅山,参军赴革命圣地延安,他身上打上了红色基因的烙印。他在多个重大项目和活动中立功,8次受到上级嘉奖,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

脱下军装,没有豪言壮语;严清华上任村书记时,却向全村乡亲立下“军令状”:一年以后,如果黄金村的状况得不到改变,他就地辞职!

严清华嘴硬、心肠软。起初,他也不愿意回家趟“浑水”——村里10年换了8任书记。

带着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盼,严清华写下第一篇“民情日记”:“党的政策是一条公路,黄金村是行驶在这条路上的一部车。我是开车的驾驶员,我将载着黄金人民平安驶向生活幸福的目的地。”

地处革命老区,黄金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扶持。严清华知道,热心人扶着送一程,要心存感激;接下来更长的路,要靠自己走。集中流转土地,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利用独特地理条件种植有机软米,严清华带领村民闯着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一粒米改变一个村的命运,黄金村先后跻身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村,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黄金村”牌系列产品叫响了,也卖火了。在有机软米包装盒上,严清华曾自行设计了一只金灿灿的饭碗,里面盛满晶莹剔透的米饭,看了特别诱人。

“我们就是要将千百年来农民手上端的泥饭碗,换成这耀眼夺目的金饭碗!”说这话时,严清华的双眼也闪着金光。

带着这份自信和荣光,严清华接过沉甸甸的全省“脱贫致富奖”和“最美基层干部”奖牌;带着这份自信和荣光,严清华应邀走进人民大会堂,陪同共和国总理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中国农业在世界贡献的颁奖。

红色基因接力传。严清华当年在延安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时,给儿子取名“小兵”。19年后,只因严清华一句“你还得补上吃苦耐劳这一课,去当兵吧!”即将中专毕业等待分配工作的严小兵,报名参了军,在杭州、常州武警部队锻炼7年并入了党,被评为优秀士官。他复员后,进入常州国土部门工作,参与地籍管理、土地执法,几乎年年被评为市局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

不忘初心,“中国好人”严清华始终牢记自己曾经是名军人。联结家庭红色基因,他承上启下;传承老区红色基因,他当仁不让。在乡村振兴路上,严清华又迈开大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