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 写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我为资源“最代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通过省级评审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6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8-21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念好“山字经” 写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关键字:生态,文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实施必要性

·引领长江经济带下游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实践;

·筑牢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求;

·落实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目标的必然要求;

·探索多地貌全要素生态系统治理的理想场所;

·助推国土空间优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力举措。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强调必须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系统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我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共6片,面积177.68平方公里,其中一级管控区37.27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140.41平方公里,占全区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88.3%。通过试点实施,以土地整治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以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治理提高人居环境舒适感,达到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目标。

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因地制宜构建山水林田湖有机结合,努力念好“山”字经、书写“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实现由“环境换增长”向

“环境促增长”转变,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途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基本动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重大突破,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城乡居民提供普惠的生态福祉。

建设目标

按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针对试点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退化、自净能力削弱、环境容量下降的问题,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出发,通过对试点区山林生态修复、平原河网整治、湖泊湿地治理三大单元开展不同尺度环境综合体整治和管护,“三位一体”,达到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目标,巩固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试点形成“山青、水绿、林茂、田沃、湖美、草盛、民乐”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探索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模式,形成一系列管理办法、管理模式、技术标准、验收规范等制度成果,为长江经济带下游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到2021年底,全面改善和提升试点区低山丘陵、平原河网、湖泊湿地连通形成的整个生态环境质量。

布局与特色

·治理区域的示范特色——位于经济发达区的区位典型、要素完备的小流域生态系统。

·治理模式的示范特色——建立统筹布局、分区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模式。

·治理成果的示范特色——打造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太湖流域源头生态治理样板。

根据试点区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及系统修复目标,以水流路径为主线,对应“低山丘陵—平原河网—湖泊湿地”三个生态子系统,按照“山林生态修复—平原河网整治—湖泊湿地治理”三个单元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体格局,从生态修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关联性出发,部署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山林资源修复工程、国土空间优化工程、污染源控制工程、河道自净能力提升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和保种示范工程等八大工程、十九个重点项目。

效益呈现

优化国土资源空间。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升矿山修复面积,缓和区域人地资源矛盾,新增修复矿山预计60%,废弃矿山再利用率提升至82%以上。

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优化环境基础设施配置,提升试点区生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

共绘乡村美丽蓝图。推动具备宜居宜游宜业的农民幸福家园、城市居民休闲乐园的“四美两园”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价值意识、生态责任和生态道德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续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格局。

经济示范效益明显。将废弃矿山宕口用地恢复治理为林地、草地和水面,及通过退圩还湖等工程为地方发展腾出空间。形成一系列管理办法、管理模式、修复治理技术标准、治理验收规范等制度成果,为长江经济带下游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推广、借鉴的经验。陶俊 朱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