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开辟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在苏南板块快速崛起持续奋斗区政协召开十届十六次常委会议旱涝保收“一点通”让生命之源成为人民福祉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7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8-30

旱涝保收“一点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 徐欢 通讯员 陆燕

图为建丰农田水利枢纽

随着建丰枢纽、友谊排涝站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成投用,我区防洪能力与农业生产力实现了“双提升”。

“旱涝保收,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排解旱涝,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这个‘点’上,‘点’通了,旱涝也就解除了。”直溪水利站工程师魏敏说,农水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不望天”。

对于直溪镇马山圩内王甲村的村民们来说,今年5月,建丰枢纽的建成投用,是值得称快的“大好事”,汛期的粮田安全让他们放宽了心。

谈起2015年、2016年初夏的两场强降雨,64岁的王甲村村民石发龙仍然心有余悸:“我3亩口粮田在水里整整泡了半个月,我老伴急得跳脚。”尽管灾后对水稻进行了补植,但收成仍然不尽人意。

2018年3月,直溪镇启动建设建丰枢纽,考虑到马山圩区内的排涝需求和农田水利灌溉等实际情况,设计方对照百年一遇降雨量标准,将圩区排量从24立方米/秒增加到36立方米/秒。

“原先需要2-3天排完的水,现在4台机泵全部启动,1天就可以排完,村民再也不用担心低洼的自留地被淹了。”建丰枢纽工作人员介绍,今年8月初,台风“利奇马”登录金坛,直溪镇最高水位达到了5.1米,马山门圩区内8个排涝站全部开动,建丰枢纽持续开机26小时,整个王甲村的农田固若金汤。

农田水利工程缺失和不配套,曾导致我区部分农村耕地只能“望天收”。为实现水利保丰收,近年来,区水利局不断探索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2016年初夏暴雨,我们圩内水位超过5.5米,我的鱼塘亏损了近10万元,如今友谊排涝站建好了,对我们整个村乃至周边来说都是福音。”金城镇前庄村村民李洪国说,圩区易涝,排水只能靠动力设备,动力足了,水排快了,群众的心自然也就踏实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