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民生;民生,民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高度重视民政事业规划、落地、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从本期起,本报《民声话民生》专栏推出“民政篇”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左玲
区“三老中心”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精彩,社区老年人助餐点让养老服务更贴心,区救助管理站让流浪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新的殡仪馆投入使用让逝去的生命留下最后的美好……在金坛,一批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成为百姓生活中最温暖的底色。
今年90岁的白海大属于高龄人群,区民政部门在我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他购买了200元的服务包,每个月可以获得6个小时的家政服务,老人对此项服务赞不绝口。
这项服务得益于今年3月份投入运行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为部分计生扶持家庭、高龄、重点优抚对象、特困、低保等特殊和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服务内容也由简单的家政服务拓展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目前已经服务了100多名老人,主要为老人提供包括家政、老人个人的助洁以及康复指导三方面服务,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质量。
织牢织密兜底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拓展民政工作的宽度和深度。2011年,我区成立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至今,全区各村(居)均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2017年,全区第一家民办日间照料中心桑榆堂投入运营,满足老人“社区养老”和“在家养老”的需求;今年5月,我区首家“公建民营”社会福利院暨金坛逸仙颐养院建成投用。目前,我区有养老机构16个、床位3413张。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我区救助管理站自成立以来,每年救助的人员都在100人次以上。在幼儿教育机构从教的李老师是救助站的一名志愿者,她经常带着幼儿园的孩子来救助站参加活动。
“流落到救助站里的儿童需要爱心人士的陪伴和帮扶,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放进漂流瓶赠送给对方,孩子们开心的同时也能让困境中的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李老师介绍。
同时,为了让金坛改革发展红利惠及全区困难群体,全面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我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殡葬改革,持续开展文明殡葬宣传,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低保边困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实施低保兜底保障,扩大救助覆盖面,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牵起留守儿童的小手,抚平孤寡老人的辛酸,为贫弱孤苦点燃希望之光,每一幕都格外温暖人心;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多元化养老格局,每一项都凝聚了奋斗汗滴;聚焦精准扶贫,连年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每一步都走得平稳扎实……区民政局在成功创成省级现代民政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又荣获“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