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今天我们把镜头留给自己“七十年·金坛符号”:生活变化 幸福缤纷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2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1-08

“七十年·金坛符号”:生活变化 幸福缤纷

关键字:缤纷,幸福,变化,生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访谈现场

嘉宾:周苏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金坛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

嘉宾:狄晓云金坛区自驾游协会副会长、资深驴友摄影工作者(左一)

主持人:刘萍金坛广播电视台记者(右一)


如今快速便捷的交通、海量的网络信息、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期讲述我们邀请两位嘉宾一起来聊金坛人生活的变化。

主持人:首先请周老师说一说80年代之前我们的衣食住行是怎么样的?

周苏蔚:衣方面,老百姓有句俗语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由于原来经济作物比较紧张,吃饭一般是以填饱肚子为标准,那时候买肉,一定要油而且要肥。住方面,以前农村最多的是土把头,茅草屋就是土墙砌起来的,城里基本是平房。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商品经济逐渐繁荣,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居民也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健康转变。

主持人:到了90年代,我们除了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老师你也是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能不能给我们来说一说?

周苏蔚:90年代特别是住房改革之后,房子结构有了改变。我们小时候没有自己的房间,是通间,有一个小厨房。之后开始有商品房,有卫生间、厨房,有套间、分餐厅、客厅、储藏室。

主持人:90年代商业模式也开始兴起了,你们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狄晓云:那时候春节前的群乐市场,人多得挤都挤不进去,铺位很多,就像现在的小金海,卖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的。

周苏蔚:90年代商业经营模式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允许个体经营进入市场,个体户、私营企业介入商业后,整个市场物资就更加繁荣了。他们从福建、浙江、常熟、上海批发服装及其它商品,整个金坛的商品就比70、80年代更加琳琅满目。

主持人:小狄是区自驾游协会的副会长,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旅游作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狄晓云:2000年,我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有了相机之后就不停地拍摄,过了一两年之后就开始走出去。第一个是安吉,我大概是2003年左右第一次去的,由于很多原因,我必须晚上住在景点周围,第二天一早进去拍摄,后来找不到地方住,就花20块钱寄住在老百姓家里。原来我们在外住宿,干净、卫生间有热水就很满足了,现在讲究的是情调,玩的是文化。

主持人:其实这两年特别是我们金坛的旅游也在大力发展,小狄,你在摄影方面有比较大的感受么?

狄晓云:东方盐湖城开园后,带动了整个茅山的旅游发展。现在东方盐湖城是一房难求,节假日几乎订不到房。周边像宝盛园也发展很快,今年过年我去宝盛园航拍过一次,旅游的人多,车子没办法开进去。

主持人:近两年金坛旅游发展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吸引了周边很多游客。

周苏蔚:我记得最早去山蓬村看樱花的时候,那个地方没有厕所,配套设施跟不上,这几年变化很大,有厕所了而且非常干净。仙姑村早几年去的时候没什么玩的,现在仙姑村打造美丽乡村,成为全国最美乡村,过去走走看看,风景非常好。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无论是从出行也好,住宿也好,旅游也好,我们从最初体验的感受都变成了一个享受的感受。

周苏蔚:我们现在是穿衣服讲究品质品位,饮食讲究养生健康,住宿我们要住得舒服,走路要便捷,愿我们金坛衣食住行,向幸福出发,走健康之路。

狄晓云:下一步我准备把中国地图重新放到桌上,然后圈一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去过,去打卡一下。

陈玉婷整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