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点亮夜间经济万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开启粮食管家插上信息化“翅膀”要把技改投资资金花在“刀刃”上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3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2-02

拿什么点亮夜间经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夜幕降临,都市白领张筱琪放下一天的疲惫,换上精致的妆容,赶赴一场场朋友约会:撸串、话剧、桌游……对她来说,夜晚才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游客王思佳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她想在夜色中看到城市的另一面:吃小吃、打卡网红夜景,她感觉,相较于白昼,夜色掩映下的城市更有烟火气。

眼下,原本单调寂寥的夜晚正在变得丰富浓烈,需求催生下的夜间经济变成了无法忽视的时髦词汇。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门票经济持续弱化,夜间餐饮仍占主导,文化休闲则为需求蓝海。

巨大消费潜力在释放

“夜间经济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的空巢现象而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名词,主要包括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场所休闲活动等内容。”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负责人赵一静说,当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进入初始发展阶段。

大数据对重点城市游客消费轨迹的数据监测显示,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夜间网红打卡地,到广州小蛮腰、北京奥运塔、上海黄浦江岸的灯光秀,从稳步上升的夜场电影上座率,到受到高端游客欢迎的天坛夜宴、长城夜宴项目,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消费层次的居民和游客对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的需求正日渐增长。

青年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他们成为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我们在地铁末班车里看到的全是年轻人,夜生活和年轻人紧密相关。”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粤说。

需求之下,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资料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夜间经济不仅仅是夜市

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之势,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引导。2019年8月份,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

“游客喜欢在一个城市夜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夜景很美,夜间休闲项目很多,夜间旅游产品很独特等。但游客不喜欢在一个城市夜游原因其实很简单,比如交通便捷度没有保障、公共设施并不完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赵一静表示,政府主管部门重视夜间经济,应该在夜间安全、交通、应急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政策协调和保障。

文化休闲项目值得重视

下一步,夜间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扩大市场主体,丰富夜间休闲与旅游产品品类,提高供给质量。赵一静表示,《报告》显示,比起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街,夜间节事活动和文化场馆更为游客所向往。这意味着,夜间文化休闲活动是消费需求的蓝海。

《报告》提出,夜间经济应发展“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老三样”指夜市、演出和景区,“新三样”包括节事、场馆和街区。“夜间节事活动可以成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文化场馆是城市新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区、新晋网红地。”赵一静指出,夜间经济的“再三样”,是指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更多承载的是一个城市夜间休闲的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

“夜间经济还要有更多新的体验,要注入科技、文化等元素,如果仅仅是简单白天营业时间的延长,对消费者是没有吸引力的。夜间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重内容、重体验,特别是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引导支持国内外企业打造主题鲜明、品质较高的夜间文化休闲、体验活动。”

张雪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