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三代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行行出壮元,种地也能种出黄金来。
眼下,正是夏种农忙时节。6月4日上午,在直溪镇汀湘村,23岁的邓毅杰驾驶着自家的插秧机行驶在秧田里,在他熟练地操作下,插秧机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身后留下的一行行笔直的绿线渐渐拉长,秧苗初生,生机无限。
此时,不远处的田埂上,邓毅杰的父亲邓小勇和爷爷邓国强正紧张地注视着他,不时出声指导一两句,“农机也开得越来越像样了,不过还有进步的空间”,邓国强向记者介绍,言语间满是欣慰和自豪。而老邓一家三代务农的故事,要从2000年说起。
父子合力,粮食种植规模扩大
“那时候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就出现了很多抛荒田”,考虑到自己有驾驶拖拉机的基础,2000年时年50岁的邓国强跟家人一合计,开始种田。
“我种田种得比较早,那时候种田还是比较赚钱的”,30亩、80亩、120亩……随着承包的田亩数和年纪的增长,邓国强日渐觉得一个人种田吃力。当时,在苏州工作的邓小勇年薪有8万元,但是想到父亲年岁愈高,他毅然辞去了工作,2008年回到家中和父亲一起种田。
父子合力下,通过流转村民的闲置土地,粮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并于2013年成立了金坛邓慕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粮食种植面积近700亩,农机服务面积超1200亩。
转变思路,试种葡萄一举成功
回乡种田以后,邓小勇逐渐发现,纯粹依靠种粮食,收入不高也不稳定,“我们干嘛不转变思路呢?东边不亮西边亮。”邓小勇对家人说。
说干就干,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2009年邓小勇开始尝试种植葡萄,运用限根栽培技术种植了十多亩夏黑,并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葡萄成熟后销量很好,邓小勇算了笔账,种葡萄的纯收入竟然达到了10万元。
“这条路看来可行,我们的胆子也就大了”,邓小勇增加了葡萄种植的面积和品种,现在他的果园种植面积将近50亩,有夏黑、阳光玫瑰、红美人等多个品种,去年仅水果的纯收入就达到30万元。
土里掘金,农机三代未来可期
小学四年级时,邓毅杰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爷爷,你辛苦了,白发都出来了,将来我一定接你的班。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每到放暑假,邓毅杰都会跟着爷爷和父亲忙三夏,2017年他考到了驾驶各类农机设备的证书,成为老邓家夏收夏种时的“中坚力量”。
凭借出色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邓毅杰多次在全国、全省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取胜。本月初,刚刚完成论文答辩的他已经收到了多家企业高薪聘请的意向。对于孙子“接班”种田的问题,邓国强有自己的考虑,孩子大学刚毕业就回来种地的话,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得不到充分的施展。邓毅杰告诉记者,他还年轻缺乏阅历,“我想先出去工作闯荡一下,积累了经验和能力再回来,也是对社员、对服务对象负责任。”
采访结束时邓小勇对记者说,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老百姓离不开吃饭,“很多人都说种田没出息,但我不这么认为,行行出状元,种地也能种出黄金来!”陈玉婷 文/摄
祖孙三代传递秧苗
爷爷和父亲注视着在驾驶插秧机的邓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