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富:带着老乡奔小康全省最早上市有机软米四条河道通过“五好河道”区级初评黄庄村:“三轮联动”促增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1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8-19

徐明富:带着老乡奔小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徐明富(左)和指前镇建春村村党总支书记潘一炳在健身广场交流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接手“烂摊子”

2000年4月,43岁的徐明富从金坛供销合作总社下面的分公司回到当时的社头镇旭红村,在这之前,他在村委工作过,也“下海”跑过供销,做过厂长。

“当时的旭红村经济状况很差,一条两米宽的砂石路都没有。一年换一个书记,原先连续换了4个书记,每一个村书记,最怕过年。”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支部会都很难开展。春节前,村民集中坐到徐明富的家中开始要债。

“跑五次、十次都没用,我也拿不出钱。这样,我给你们立个保证,每年支付百分之十,10年还清。如果家里出现非正常情况,确实需要用钱,我再适当调整比例。”当时村委会没有办公室,自己对于未来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村级增收的渠道少、能力小、办法不多。就在这个时候,一段农业学校的求学经历,让“农业”二字撬开了徐明富的新思路。

钱从哪里来

“钱从资源来,从项目来,从思路中挖开来。”从事过农资供销的徐明富笃定,农村就是矿藏,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废塘、废沟、荒田这些限制的土地都可以利用。村委通过争取国土上的项目来开展整治,净增耕地面积后进行发包,完全可以增加村集体收益。

“比如说,核定项目100万,我们村级打包,按照上级规划要求项目做了合格通过验收后,就可以拿到100万,除去开支结余的钱就是我们村委的。”项目就是宝,徐明富一方面整合村级资源,净增了耕地。另一方面,就是千方百计“寻宝”。

2001年旭红村迎来了第一个项目,晨风集团的“千亩桑园”,项目总投资500万。2004年,旭红村在国土上争取了一个项目,共动迁29户村民。当时那个自然村村庄比较偏,废塘废沟比较多,通过拆迁后的土地整治发包,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随着集体经济的满满壮大,2004年,旭红村建起了办公楼,这在当时的金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办公条件和村环境的改善,引来一些项目开花结果。2006年,村委债务全部化解,比原先计划的10年提前了4年。

2013年9月,旭红村与建春村合并,更名建春村。徐明富在村里组建了雄狮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绿禾植保专业合作社。创办合作社的初衷有两个,一个是增收,一个是服务于老乡。

“最先我们合作社免费给农民打农药,只收药费,人工费免费。农药是由城里面统一配送。”在村里,徐明富成立了11个组织,买了11台喷洒农药的机械。借助省里统防统治激励政策,村里为老百姓服务好可以有40万的补助,人工费有了着落,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小康看老乡

“是不是小康,不是财务数据说了算,而是老乡说了算。”这是从事农村工作多年的徐明富深谙这个道理。在他看来,小康从来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2年,在徐明富手上流转的土地已经达到85%,村里集中了好多种粮大户,为了解决大户的晒粮麻烦,雄狮农机合作社建起了600平米的烘干房,采购了4台10吨的烘干机,立马解决了大户的水稻烘干难题,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收入。随后插秧机、收割机、中拖等设备逐步添置完备,村集体每年可以获得40-50万一年的收入,而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以获得750元一亩的收入,村里留守老人为种田大户打工,每天获得100元-120元的收入。

2013年,建春村投入了700万建立了建春农地股份合作社,建造了3000多平米的生产用房,又购置了40吨烘干机。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米业加工设备从田里的稻到烘干进仓库,再加工成稻米到后期的大米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村里相继建设了4个健身广场,配备了健身设施,完善了污水收集处理,开展了路灯亮化,整个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从贫困、脱贫再到小康,一路走来很多艰辛,很多机遇。这些都是新时代新政策在引领着我们广大农村干部,而未来的农村,一定会蒸蒸日上、越来越好。”徐明富如是说。

徐欢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