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在薛埠镇开工,这个示范项目被称为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通过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我区丰富的地下盐穴将华丽转型为绿色能源存储库。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在我国还是一项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由系统吸纳电网低谷时的“弃能”,借助盐穴,使之转化为空气分子内势能并加以储存。当用电高峰到来时,将分子势能加以释放而做功发电,从而大幅度改善发电、用电的时空结构。
金坛盐盆埋深750—900米,面积约60.5平方公里,盐岩储量达162.42亿吨,被称为“江南第一矿”。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国际先进的水溶法造腔技术采卤,综合利用盐穴资源,建成亚洲首座盐穴储气库和中国首座商业储气库,目前仍有闲置盐穴48个,总体积超过1000万立方米。发展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金坛条件得天独厚。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拟建设一套60兆瓦盐穴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是我国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主设备均为国产首台套。
据了解,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技术具有容量大、使用寿命长、造价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首先提出。
金坛盐穴以压缩空气为主要介质实现了能量存储转化的新型储能技术,地下盐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节约土地资源、环境友好、高效储能调峰等特点。项目将有力支撑江苏电网调峰需求,缓解峰谷差造成的电力紧张局面。
卢强院士表示,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电—电转换效率将达60%,并且无污染、零碳排。由于之前没有相关技术经验可以借鉴,项目经过多次论证,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最终在金坛落地,是“中国创造”的有力证明。
清华大学电机系助理研究员、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总工程师薛小代表示,经过多年研究,压缩、储热、换热、储气、膨胀发电、电网调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达到了开展工业化应用的标准。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国华表示,这一项目由中盐集团、清华大学、中国华能三方共同投资,分三期建设,规划远期为1000兆瓦,最终建成华东地区大型储能基地。
臧风华 刘佳/文 鲁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