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钟音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结束时,因心脏病突发,骤然离世。我因长期从教,对华罗庚甘为“人梯”教书育人的事迹尤为感佩。这里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严师出高徒
1950年代初是新中国科学事业的重要时节。“海归派”华罗庚回到北京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2年7月,数学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所长,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着力培养年轻数学家。
1952年,华罗庚在数学所开办了“数论导引”和“哥德巴赫猜想”两个讨论班。浙江大学学生王元从小喜爱数学,立志要拜华罗庚为师,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
华罗庚看了推荐信,把王元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华罗庚很高兴,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王元在“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写出了一两篇论文,华罗庚对王元说:“你有了速度,很好,但还要有加速度。”王元当时对华罗庚的话并不完全理解,于是回绕着原来的问题,又写了几篇论文。华罗庚看到后生气了:“我叫你不但要有速度,还得有加速度。如果你只停在这个水平上工作,那你就不会有更好的成就。”这时王元明白了:要不断去创新。
华罗庚与王元前前后后交往了33年,合作研究成果丰硕,有项研究证明的定理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推崇,被称为“华—王方法”,是一项价值连城的贡献。
帮扶知识青年
华罗庚“有教无类”,对待要求上进的青年,即使不是自己的学生,也尽力关爱与扶持。
1964年,高中毕业在北京郊区家中自学的沈有根,初中时读了华罗庚写的《写给青年数学家》,华罗庚愤发自强的精神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此后,沈有根经常到华罗庚办公室,向他讲述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随着来往次数的增多,两人很快成了忘年交。华罗庚指导他“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鼓励他“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
1968年冬,沈有根告别北京的父母,回祖籍浙江萧山。在农村生活条件差,但沈有根坚持自学决不松劲,还经常给华罗庚去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华罗庚也一直没忘记沈有根。1973年,华罗庚带领小分队到浙江推广优选法时,他又特地把沈有根叫到杭州会面,安排他听讲座,参加活动。
后来,沈有根考进华东师大,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工作。前后10年,他与华罗庚先后通了20多封信,华罗庚有信必回,鼓励他往前走莫回头。
沈有根没有辜负华罗庚的期望,1985年获得了全国首届自学成才奖,受到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的接见。如今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常对人说:“华老对我恩重如山,我永不辜负他的培育之恩,努力为人民作贡献。”
在华罗庚专辑采制前,我们专程采访了汤钟音先生,汤钟音先生长期致力于对华罗庚的研究,出版了《百年华罗庚》一书。我们听他讲述了华老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祈愿大家学习华罗庚不忘师恩、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开创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贡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