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玉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日暖阳下,微风拂过宽广的田野,目之所及之处都是令人心醉的金色,沉甸甸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民同样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和希望……
11月10日上午,指前镇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中,5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有条不紊地在金黄色的稻田中穿梭作业,一上午就收割了60亩稻子。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垄垄水稻经过收割、脱粒,很快变成了一捧捧散发着清香的稻谷。“水稻种植面积660亩,10月20日开始大面积收割,现已全部收割完毕。”指前镇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云霞告诉记者,近年来,合作社投入了500余万元购置各种农机具设备,实现了耕、种、管、收、营的全程机械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9.1万亩,在农业机械化的“助力”下,截止11月15日,全区水稻已有94%完成了收割,小麦也已完成了82%的计划种植面积。
为实现稳粮增收,2018年起,我区大力推行“五位一体”全产业链订单模式,两年来,我区种粮大户优质稻谷订单化率突破50%,累计帮助农户增收3000余万元。今年,我区优质水稻订单面积约为7.6万亩,“我们合作社的水稻订单面积将近500亩,不仅保障了粮食的销路,更提升了我们的种粮积极性。”王云霞告诉记者。
正是收获季节,在朱林镇黄金村,一群家长正带着孩子们体验农民的秋收生活:割稻子、捡稻穗、打稻谷、扎草人……从没经历过的农忙,让这群孩子们虽然个个满头大汗但却十分开心,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让她看一下我们平时吃的饭是怎么来的,希望她以后能够节约粮食。”“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亲历农忙,孩子们知道了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
正在规划建设的黄金软米生态大农场,引领全国河蟹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革新浪潮的数字化渔场,以特种水产、优质水稻和精品茶叶“两水一茶”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金坛大地徐徐展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正蓄力迸发!
洪杨 吴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