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美丽金坛赋能
第10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09期:第10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1-04

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美丽金坛赋能

——常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金坛分公司服务新农村侧记

关键字:美丽,充电,美好生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20年,金坛农电(常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金坛分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地方政府、上级公司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架好党群连心桥,做好电力先行官,用智慧电力改造美丽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一、坚持党建引领,争当党群连心“践行者”

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开展传承弘扬“三头精神”(接受任务不摇头、遇到困难不低头、完不成任务不回头)系列活动,组织全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协同监督工作,坚决杜绝以电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深化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将供电所支部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让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围绕疫情防控、保春耕秋收、保高温用电等主题,三新公司党支部全年共开展党员服务群众行动89次。

深化党建品牌建设。围绕党建核心重点工作,打造“314同心圆”党建品牌。通过“三个引领、一张名片、四项协同”工作举措,将党建工作打造成推动各项专业工作的“红色引擎”,围绕安全生产、线损管理等专业工作,努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通过“314同心圆”品牌建设专题集中展示,“支部连动党员连心”意识得到进一步凝聚,实现各项指标稳步提升,全区7家供电所绩效综合考评在全市四十个供电所中保持前列,其中,尧塘供电所同期线损指标率先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二、加快农网建设,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

双轮驱动有效推进农网建设。按照“精准投入、提质增效、面向客户”的电网建设思路,从农网改造、配网新增布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村委沟通,共同做好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中难点重点工作。通过对老旧小区、农村线路设备改造,有效解决农网抢修难点。全年共投资农网改造以及业扩配套资金6316万元,重点完成薛埠镇农林场圃1615户电网改造及管理移交。

创新驱动提升农网智能水平。针对农网运维指标难以量化、过程难以管控等特点,利用台区经理移动作业终端,实行“派工单制”,强化设备运维制度执行力度。以网络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引入视频监控头盔对农网运维工作进行实时管控。加快推进了区域内1200台农村低压智能配变终端建设,试点打造供电所智能示范台区,通过加装监测和通讯装置,真正实现配变、用户漏电上报,由被动接受报修信息向主动抢修转变。

实施美丽乡村服务工程。在公司上下倾力配合下,仙姑村、柚山村等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为金坛再添丽色。

三、推进业务协同,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网格管理客户满意度提升。按照全能供电所业务融合集约化管理模式,推行以“台区经理制”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并由邻近区域台区经理组成“1+1”的供电服务小组,实现专业协同联动和业务全过程管控,实现现场服务一支队伍、一次满足客户诉求,更好地发挥其在供电服务中牵头、协调、沟通、联系的纽带作用。

开展乡村电气化推广。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通过走访企业客户、农村居民客户,掌握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中潜在的电气化需求,以渔业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企事业单位电气化厨房等方面为重点,进行电气化推广以及需求梳理。

金坛数字渔场应用的智慧渔业系统促进了渔业养殖全电化,其智能化、可视化管理辅以定时增氧、喂食、水质监控、营养监控等现代化控制手段,将电力大数据和渔业大数据深度融合,拓展渔业养殖电气化智能管理模式,形成全自动、无人化、可视化新型产业发展方式。2020年投资165万元助力金坛万亩数字化渔场建设。全区近9000个鱼塘已实现电气化,完成智能化改造2000余亩。

四、加强基础管理,展现星级建设“新格局”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结合花木之乡的特色,重点围绕绿色“五小”(绿色小食堂、绿色小公寓、绿色小浴室、绿色小小书屋、绿色小菜园)进行供电所环境设施改善和企业文化提升,建成面积30平方左右的小菜园,新增图书100余册。新建健身房,切实改善了供电所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开展农村供电所营业厅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工作,区域内建成5家“三型一化”(智能型、市场型、体验型、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特征的供电所营业厅,加快传统线下服务向互联网线上服务模式转变,实现全服务线上化、全流程集成融合、全环节智能互动。

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开展光伏储能项目建设,利用供电所闲置的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增加整套储能系统组成智能微电网,太阳能发电可实现零碳排放,且没有附加成本,台区经理利用示范项目效应进行光伏储能推广,促使清洁能源利用落地。

五、重视人才培养,推动队伍建设“上台阶”

实施“多样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师带徒”,组织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大学生一对一签订师徒协议,通过对现有人员年龄、技能水平、岗位等因素综合分析,开展“差异化”培训。与时俱进,开展光伏发电业务、电动汽车充电桩、电能替代、智能家居、节能电器知识等新型业务培训,使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培养复合型农电员工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工作难点促进创新创效。成立“三新创新工作室”,将创新性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下达,实施“项目化”培训。近年来,先后研发了“便携式剩余电流在线监测系统”、“低压配电柜风冷降温系统”、“低压配电柜门禁系统”、“低压操作接地线保护装置”、“仿真台区开关培训墙”等多项实用型系统装置,有效解决农网运行维护作业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