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之年,也是我区“两个加快”决战之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认清“大是”,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把握“大势”,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抓住“大事”,全面聚焦重点任务,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金坛特色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工作回顾
共克时艰,筑牢“农业农村”主阵地。织密“防控网”,将疫情监测网建在农情哨、苗情哨上,并打通“运输链”、“供应链”,保障农业稳产保供。织密“安全网”,强化规模养殖户、畜禽养殖企业、农贸市场、屠宰企业排查,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内控+外疏打通“运输链”,线上+线下打通“供应链”,对接大型商超、蔬菜批发点及销售平台,确保疫情期间“菜篮子”供应。加强复工督查,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
领势而升,谱写“产业升级”大文章。优化产业结构,薛埠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5家;尧塘街道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指前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我区以长荡湖大闸蟹作为主导品种入选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粮食面积34.3万亩,平均亩产较上年增21.92公斤。年末生猪存栏5.6万头,全年出栏9.7万头。建设高标准农田0.6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960亩。赋能产业模式,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3家,三星级以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位9家。1条休闲农业线路入选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春夏品茶赏花”二日游线路入选100条省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数字化渔场、宝盛园、一号农场入选100个省主题创意农园;“儒林羊羔”入选省100道乡土地标菜。推进产业升级,数字化渔场一期1100亩建成投产,入选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类重大项目;4家龙头企业入驻,总投资1.2亿元。推进农旅融合,茅山茶海、一鸣奶业、智能化渔场等18个总投资14.78亿元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22亿元,完成率100%。着力提品质、调品种、育品牌,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首次登陆高铁广告。8只农产品入选常州市名优农产品、2只品牌入选省农业品牌目录,“一号农场”入围省企业品牌30强。用“人才+科技”驱动发展,首届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演示现场会在我区召开,金坛模式全国推广。区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用“生态+田园”永续发展,打造6个精品村、53个宜居村,完成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8180亩,新增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完成耕地轮作休耕面积8.29万亩,完成率103.6%。新增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单位7家,建成省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实现绿色防控覆盖率100%;用“安全+执法”护航发展,检查企业1496家(次),隐患整改率99.3%。用“资金+金融”赋能发展,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革故鼎新,唱响“农村变革”主旋律。立足富民强村,启动增长引擎。新增成交项目895个,成交总金额1.64亿元。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常州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完成3家农民合作社丰富出资改革,打造4家合作社窗口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增市级示范农场32家、示范合作社9家、省级示范农场7家。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并赋码股份经济合作社101家,惠及成员41.17万人。深化扶贫消薄,开展防止返贫监测,98户203人录入国扶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立足村企联建,实现互促共赢。出台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实施意见,22个村企联建项目投资约7亿元。盘活村集体资产,实现农企、农村和农民三方共赢。开展第六轮结对帮扶,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3%以上且达100万元以上目标。政策兜底保障,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相关指标居常州首位。
2021年工作打算
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将在夺取疫情防控与“三农”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同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绿色发展为引领、科技进步为支撑、利益共享为目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抓粮食安全保有效供给:确保粮食面积不减少,产量不降低;完成11万头生猪出栏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0.7万亩;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至90%以上。
抓改革试点保和谐稳定:探索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和股金分配等制度,继续推进农民合作社丰富出资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
抓风险防范保行业安全:大力推广农机安全生产“金坛沙湖经验”,将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融入网络化监管;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
抓美丽建设保绿水青山: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省级试点,持续推进化学农药肥料减量增效,深入推进“两废”回收利用,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
抓融合发展提农业效益:推广“五位一体”新型订单生产模式,深入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按照“进一培一”的推进路径,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创新创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抓平台建设强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南京农业大学鱼米之乡研究院和院士工作中心落地,服务推进数字化渔场、黄金软米大农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重点工程,整合中央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内容,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抓理念转变增致富路径:全面落实“长荡湖大闸蟹”全产业链提升方案,加快“金坛雀舌”“指前标米”品牌建设;试点“共享农场”建设,链接城市、活化乡村;把物业增收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来源,提高物业项目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