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余月霞
试验区推进顺利 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区构建了“两区多园”城乡工业平台协同发展体系,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启动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智能化渔场”一期、“茅山茶海”一期建成投运。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成立,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开工建设,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级科技创业平台2家。发布“金礼遇·才无忧”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我区组织编制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近期实施方案,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429宗,编制完成《金坛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法》及《实施方案》(初稿)。2020年完成土地流转1.7万亩,履约保证保险试点面积2030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3.5%。
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方面,我区进一步完善城乡综合交通路网体系,南沿江城际铁路加快推进,高铁枢纽启动建设,茅山、长荡湖两条旅游大道建成通车。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我区跻身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环境保护基础上,用好山水生态资源优势,茅山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三。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
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挥金坛特色 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怎么“融”,将走什么样的发展步调?金坛根据区域特点,重在突出路径设计和举措创新,提出了落地实施的具体改革举措。
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打破过去必须使用城市国有土地的约束,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在创新破旧上,我区还提出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推动城乡间的科技创新供需紧密对接。通过完成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吸引更多科研院所来坛设立分支机构,促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镇村流动。精心规划和打造华罗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各镇科技创业园,加大与省产研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同时,加强科技、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协同,健全农业科研产权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争取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金坛分中心试点建设。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是必要支撑载体,我区通过构建“两区多园”的城乡制造业分工体系,将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制造业布局的核心区,实施重点开发。我区还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茅山和长荡湖两个旅游度假区建设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我区积极探索建立一套与金坛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GEP核算体系和区域生态资源交易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
对于目标任务,金坛正积极聚焦探索,将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开展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复合利用。通过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两高铁、五高速、三快速、两航道、一个综合客运枢纽、一个通用机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探索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统一管护运行模式。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胜伟策厂区一角
迎来新机遇 迈出新步伐
站在城乡发展“风口”,试验区“成员”之一的金坛即将迎来城乡融合发展红利。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试验区有利于推动金坛建设成为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兴增长极、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区,从而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有利于探索城市近郊区域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常金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探索形成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分工合作的协同发展新路径。
抓住这波城乡融合发展红利金坛将认真落实常州市委“用好山水资源,做强现代产业,提升城市功能,打造美丽常州新样板”的具体要求,实施发展格局攻坚行动、两个加快创新行动、工业经济跃升行动、百姓幸福提升行动,加快接轨常州主城区、融入南京都市圈,做强做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做优做美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宜居金坛,促进城乡空间融合,深度融入苏南发展。
产业园区竞相发力
SK电池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本版图片版权归区融媒体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