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贾文芳 李鹏宇
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提供“驿站式”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即将到来的“银色挑战”,我区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金坛迎来老龄化“风口”
对老年人而言,晚年养老的生活质量,不仅体现在增寿1年的“小目标”上,更体现在能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区户籍人口总数为545026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155579人,占比达28.5%;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115961人,占比为21.3%。让老年人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已经成为金坛亟需破解的重要民生课题。
助餐点升级让老人享受舌尖上的便捷
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
目前,金坛共有养老机构18家。其中,镇级敬老院5家、区级福利院1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总床位数2397张,入住老人1018人。截至2020年底,我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服务网络更加健全。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增至22个,实现了城市社区全覆盖;社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6个,城乡覆盖率达50%以上;高、中档和普通型养老机构以及托底型特困供养机构在全区已全面完成布局,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等各种医养融合模式已基本形成。
基本服务全面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先后出台居家养老政府援助补贴政策、老年人助餐补贴政策、特殊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床位补贴政策,投入方式从初期的“补供方”逐渐向“补需方”转变。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茅山颐园医养小镇总投入约38亿元,默元养老旗下本地连锁养老品牌桑榆堂总投入约1.5亿元,上海人寿堂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区社会福利院装修投入约4000万元。此外,养老产业招商平台还借助金坛山水资源优势,不断推介“山水金坛、养老福地”品牌,积极引入更有实力、更加优秀的养老企业入驻金坛。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区政府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了养老服务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关停取缔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养老场所11家,完成农村养老互助点设置8家,改造提升完成备案7家。
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区社会福利院“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备案、政府购买第三方建立区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上门服务等都是“放管服”的具体做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2021年,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280元提高至315元,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人员的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310元提高至345元。同时,对65周岁以上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给予每人每月5元的老龄补贴。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支付科王海飞表示,此次调整是我区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连续第十年调整基础养老金,惠及我区6.1万人。
老年人享受居家上门服务
“十四五”是重要“窗口期”
养老服务是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区养老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
对金坛来说,一系列民生举措将助力我区牢牢紧握“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机遇,着力应对“老龄程度更深”“未富先老更快”“困难老人更多”等特殊考验,推动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居)覆盖率,优化服务内容。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社救科吴易平介绍,预计2021年底,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居)覆盖率将达80%,并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在村(居)层面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微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建成老年人家门口的“驿站式”养老服务。
提升特困供养机构服务保障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质扩容。2021年起,我区将全面推行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即“设施包出去、服务买进来”,实现政府职能从直接服务管理向服务监管转变,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开展短期托养和助餐、居家等服务,逐步转型成为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质量,精细化做优助餐服务品质。重点开展助餐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在范围较大的社区适当增加老年人助餐点布局,为老年人订餐取餐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进一步规范标准,拓展个性服务,充分保障特殊老年人送餐上门服务需求。
提升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首先要充分调研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需求,完善服务功能;为有需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家居环境,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拓展服务项目;引入多家专业化养老服务团队承接全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形成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