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师杰
谈及金坛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地位,区委书记狄志强对此的评价是:产业先发地、创新策源地、全球卓越地。
4月12日,常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常州市动力电池产业链链长方国强来我区开展专题调研,记者了解到,我区已发展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主要聚集区,综合实力在全省领先,在全国也处于前列。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1年1月份动力电池月度数据显示,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前十中,来自我区的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北电爱思特3家企业占据3席,入围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一,动力电池产业正成为我区地标性产业。
中航锂电A8项目获银团贷款13.5亿元
动力电池产业“反客为主”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也可大量用于发展储能,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渐落地,动力电池产业愈发炙手可热,市场前景广阔。
中航锂电是第一家入驻金坛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也是第一家入驻常州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当初作为配套企业引进,“无心插柳柳成荫,却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带动发展了一条较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区委书记狄志强这样表述。
依靠头部企业的带动,从2015年开始,我区陆续引进13个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迅速集聚了蜂巢能源、北电爱思特、贝特瑞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涵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目前,我区形成了较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区动力电池企业规划电芯总产能达186GWh、隔膜10.3亿平方米、正负极材料27.7万吨,对此业内的评价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江苏,江苏看常州,常州看溧金”。
去年,我区动力电池产业共完成工业实际投入49亿元,在全区工业实际投入中占比达22%。已投产的7家产业链企业完成总产值超60亿元,其中中航锂电、北电爱思特、蜂巢能源3家电芯企业完成总产能5.49GWh,实现应税销售39.9亿元。
我区“十百千计划”百亿企业培育对象——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龙头企业创新带动能力领先
龙头企业是我区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领航者,无论是体量、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优势、创新能力,都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
“今年1-2月,中航锂电装机量同比增长15倍以上,在国内前五电池企业中涨幅居首。”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小强表示,凭借装机量年均160%的增长速度,公司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中增速最快的企业。公司在金坛的技术人员超千人,研究院过去两年累计投资已超过6亿元。
总投资80亿元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无钴电池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无钴正极材料于4月8日在金坛基地正式量产下线。作为动力电池赛道的黑马,蜂巢能源着力以差异化和技术创新重塑市场格局。公司首席运营官尤军表示,无钴电池的开发填补了国际空白,也实现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的突破。正在研发的果冻电池明年将量产,其特点是能在维持现有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既要规模,更要质量。省政府与中航工业在我区合作共建“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以中航锂电为龙头组建了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联盟。目前,已拥有SK电池认证中心、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等专业电池认证、电芯检测和技术研发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研发机构。中航锂电、蜂巢能源跻身2020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独角兽企业。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石江水表示,中航锂电、蜂巢能源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中航锂电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航锂电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产业链发展亟待突破若干制约
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家向市、区两级领导汇报了各自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各类技能人才短缺、用工稳定性差、原材料及设备供应紧张、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平台不够等方面。
与会企业家普遍表示,当前各类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具备一定技能的普工、操作工不足,且企业大量员工为外地籍,导致用工稳定性较差,影响了企业发展。
对此,区长陆秋明表示,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去年底推出了“金礼遇·才无忧”人才服务二十条,在主体上实现了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全覆盖,为同类地区中覆盖最广、力度最大、体系最全、生态最优的人才综合服务政策。我区将落实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育措施,加大与劳务大省、高职院校的对接合作力度,助力企业引进更多更适用的各类技能人才。
在研发方面,与会企业家建议政府牵头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艺研发、技术转化等分级分层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议政府牵头制定动力电池产业规范标准,增强金坛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对此,常州大学动力电池专家任玉荣建议,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对接力度,借力发力,用足用好身边的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打造面向国际国内的研发转化平台,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并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力度,激发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好环境。
区委书记狄志强则呼吁把动力电池产业打造成全省、全国的标杆性产业。他建议多办展会、峰会、论坛等,由“市搭台、区唱戏”,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成为常州的示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