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雪璇陈健楠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现代化工厂。大厂房、大机器、大烟囱……”5 9 岁的朱有发,谈到自己4 0 年前第一眼见到武钢时的情景,仍旧忍不住地感叹。
1 9 7 6 年,作为返城知青的朱有发,被招进武钢。4 0 年后,这个高中学历的工人,凭借自己的一项项创新成果,成为有名的“蓝领专家”。
做钢铁分析检验三年里没错过一件
进厂后,朱有发被分配到化验室,做钢铁分析检验。
炼钢时常常要加入各种化学元素,使钢材具备不同性能。朱有发的工作,就是检验一批批钢材中加入的化学元素比例是否达标。
1 9 7 7 年,朱有发所在的武钢二炼钢厂炼出第一炉钢。他奉命对钢里的磷元素进行检测,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操作。尽管拿着试验瓶的手还在微微发抖,但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此后3 年里,朱有发是化验室里分析结果唯一没出过错的员工。有人质疑,他的分析怎么会又快又好?
朱有发自己揭开了谜底:工作贵在用心。多学习、多总结,要知道哪个环节最容易产生误差,还要知道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人和人之间比较,靠的就是绝活。”
原来,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报了厂里的培训班,每天去充电。还买了一本专业书籍,天天在家里啃。“有些问题问别人,别人也无法回答你,只有自己看书。看完后才知道,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变压力为动力创新解决技术难题
1 9 9 6 年,朱有发从钢铁分析检验岗位,被调到原料分析检验岗位。
当时,武钢每年要采购3 0 0 0 多万吨、2 0 0 多个品种的各类矿石原料。朱有发的职责,就是把好原料关。
一次,朱有发按照既有方法认定一批矿石的磷含量超标。矿石供货方坚持己见,要求复检。仲裁结果显示,磷含量并未超标。供货方高举仲裁书,嘲讽他:“水平还不如我们乡镇企业。”一种强烈的羞辱感重重地压在朱有发心头。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业务不精,怄气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不解决,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
经过不懈努力,朱有发研究出了磷的在线快速准确测定法———磷铋钼蓝光度法。这项颠覆性的创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困扰武钢矿石质量检验多年的技术难题。
当年,武钢就检验出了大批不合格矿石,在后来的第三方仲裁中,武钢的准确率达1 0 0 % 。
近年来,朱有发研发和创新了2 0多个分析方法,完成两项国家和行业标
准的修订和制定。
将“朱有发工作室”打造成职工创新舞台
从日本进口的电热式熔融炉价格昂贵,而且用不了三个月就要更换。
朱有发用了5 0 0 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在2 0 0 6 年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国产熔融炉。这也是朱有发人生的第一个专利。
创新路上,朱有发永不止步。截至目前,他已将4 项国家发明专利,4 项全国发明博览会金、银、铜奖,6 项省、市职工创新奖揽入怀中。2 0 1 3 年,朱有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 0 0 7 年,“朱有发工作室”成立,这是武钢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共有1 7 名员工,他们都是自愿加入的,也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
“现在很多年轻工人都是有追求的,有追求、肯付出的人就一定会有回报。”朱有发说,他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接地气的职工创新舞台,点燃职工的创新激情。
“在创新这条道路上,向前迈一步将是海阔天空,向后退一步你会无影无踪。”“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我甘愿平凡,但决不甘于平庸;要想展现人生的精彩,岗位就是我的舞台,勤劳和技能就是我的演技。”在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大城工匠”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上,朱有发第一个登台演讲。他的发言,赢得全场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