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资源网 日前,《2018中
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及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百佳名单正式发布。这是一份针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由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与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6年共同发起、开展“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工作,以现有中国企业500强分析与评价数据为基础,建立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科学考核标准和支撑工具。
108家企业表现良好占比34.8%
报告筛选确定了980多家测算企业,涵盖了钢铁、有色、能源化工、通用机械设备、汽车、建筑业、消费品工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建材业等主要行业,多为各行业领军企业,资产在百亿元以上占比达82.8%,万亿级以上有20家;这些企业大多较为重视非财务信息披露,90%以上连续多年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根据基础数据完整性情况,报告从980多家企业中筛选出数据完整度在90%以上的企业310家,对这310家企业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报告显示,评价指标体系满分为50分,310家测算企业的得分分布为:40-50分的企业108家(定义为“良好”)占比34.8%;30-39企业139家(合格),占比44.8%;得分在29分及以下的企业有63家(需改进),占比20.3%。其中最低得分为21分,最高为47分,企业可持续发展整体表现较好。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百佳名单”,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并列第一(得分相同并列排名,不分先后)。
根据报告,从行业平均得分情况看,不同行业差异较大,钢铁和有色、交通运输、能源化工类等企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环境压力大,得分相对较低。
不过,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得分排序看,入选可持续发展百佳企业,有相当数量在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率先垂范,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
“竞争力、环境、社会”三大维度
从企业总体情况看,测算企业在“竞争力、环境、社会”三个维度综合表现总体良好,得分率分为“竞争力”84.2%、“环境”63.1%、“社会”86.3%;八项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呈现明显差异,其中,“员工”最高、为98.7%,“资源”最低、为54.4%;从行业表现看,指数较高的行业为汽车、金融保险、通用机械设备。
从竞争力维度看,三个二级指标———“员工”得分率最高,达98.7%;“治理”得分率次之,达到84.7%;“产品”得分率较低,为75.5%。其中,“员工”分项指标“职业健康管理问题”、“劳动关系”、“员工发展”得分率都接近或等于100%。这意味着入选的310家大型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管理。
不过,“治理”分项指标“利税贡献”和“国际化发展”得分率偏低,仅54.8%和56.5%;“产品”分项指标“绿色采购”、“创新成果”、“研发投入”、“新产品创效”、“品牌建设”等指标得分率均低于60%,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专家表示,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企业金融与资金、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但领先企业仍能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升级、加强公司治理等诸多领域采取更为务实的新举措,仅以竞争力维度三级指标投入、产出的定量数据看,百佳企业得分率大多超过80%,远高于平均值。
除此之外,从环境维度看,两个二级指标———“环境”指标得分率低,为67.8%;“资源”指标得分率为54.4%,在二级指标中得分率最低。
在“资源”指标中,钢铁有色、能源化工、建材等行业企业平均得分较低。高耗能行业、高耗水行业能源产出率和水资源产出率较低。
“这与企业本身对资源依存度高有密切关系,有部分企业信息数据披露不充分,也是指标得分率低的原因之一。”专家解释称,本年度较上年略有改善,不少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用能、科学节水制度,追求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提高水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物质能耗负增长、回收废弃物。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维度测算企业普遍得分较高,尤其在政府沟通、投资者关系、就业政策落实、尊重社区文化等正向三级指标上得分率均高于95%;5项负向指标失分也很少。“客户”、“社区”、“政府”类二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81.4%、83.7%、94.8%。
其中,“政府”类测算企业在做好政府沟通、落实就业政策之外,有247家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成效显著的扶贫项目,比如去年央企投入扶贫资金近200亿元。
该报告研究发现,实现高质量离不开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的转型升级。而且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入选的310家企业普遍重视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
不过,本次测算发现品牌得分率普遍较低,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不足,应加强品牌建设。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深化。现阶段部分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依然不足,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家认为,企业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既要考虑当下,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关注外部市场,也要解决内部需求;既要依赖技术进步,更要坚持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