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笑纳
童蒙岁月,家境贫寒,困厄连连,而我却不谙世事,玩劣生非,屡教不化,常遭父亲棍棒。父与子,一对“冤家”。
上学的路上,我与同学路经小龙河时,兴妖作怪,竟然以此为"楚河汉界",展开砸泥团大战,枪林弹雨,天昏地暗,日上三竿也没到校,父亲得知,一顿棍棒,揍得我皮开肉绽,两天不能动弹。
文革初起,全民背诵《老三篇》,学生断无例外,可是,我嬉戏耽玩,不以为忤,竟然《为人民服务》也背不了。父亲得报,以为奇耻大辱,当着师生的面,拳脚相加,我不仅没了“面子”,差点丢了“小命”!后来,父亲差点让我“丢”了学籍。
外公外婆不时来我家,劝父亲让我念书,责骂我不晓得好歹,不懂父亲的心,还讲了父亲苦难的童年。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哭了一晚。
我开始慢慢了解父亲,渐渐懂得父亲的不易。父亲十一岁就到地主家做长工,人没犁把子高,就耕田耙地,餐风饮露,换来几担粮食,勉强维持一家四囗的性命。他渴望念书,却因赤贫,一天校门也没进过,他在地主家私塾旁,偷听学生吟诵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难以置信的竟能背下来,却一个字不认识。十七岁时,父亲离家,跟着住在海边的姑父学理发手艺。与母亲成亲时,他在海堤上用几张芦席搭个“滚地弄”,撑起了“家”。
父亲坚信读书,就像翻地的犁铧,能耕耘出新的希望!无论多苦,也要让子女读书。为了这个念想,他几乎干遍乡村里所有能干的行当:他理发、吹唢呐为人办红白喜事;做豆腐、粉丝;学中医当土郎中;耕地、养牛;卖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等,时常是几个活计交叉着做,披星戴月,吃尽人间苦,却一直没有放弃孩子读书的念想。
晓得些好歹了,童年,也就离我而去,但读书、读好书,在我心里扎下了根。1975年,我毕业了,成了当年全生产大队屈指可数的高中生。
那时,上大学是靠推荐的,我家没有“后门”可走。父与子一合计,去参军。可体检合格了,大队干部因我家欠队上债务,更怕当兵后顶着“光荣人家”的招牌赖账,不让去。父亲让我写保证书:不找队上麻烦,不赖一分钱。领着我星夜到大队书记家,当面在纸上按了手印。
我终于参了军,从此,走出了一片属于我的天地。弟妹们也因有了些文化,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
汗甩八瓣,人苦半生。父亲终于苦尽甘来。1992年,我们将父亲的家从僻角农村搬到县城,每年给了足够的生活、颐养天年的钱。他不愿安闲,还要到城东菜场做保洁工,劝阻也徒劳,他一做五六年,一个临时工,还年年得奖。那是父亲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
天地有情,人生无常。父亲2007年7月查出了癌症,我将他接来上海住进长海医院,著名外科专家为他主刀。七年后复发,生命的最后,我陪伴在侧,与父亲说了很多话。
父:那辰光你恨吗?
我:当时非常恨,后来不打不骂也不恨了!
父亲腼腆地笑笑说:我没文化,说不出道理。你晓得好歹了,就不打了!
我:现在再打一下,好吗?
父亲抬抬手,笑笑说:打不动了!
八十四岁的父亲,用干枯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六十岁儿子的头,幸福?悲伤?其状难名,泪如泉涌!
父亲不识字,却能背《千字文》,我请他再背给我听,他背到“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就再也背不下去了。我就为他讲解,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直讲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他像个小学生认真地听,浑浊的眼里放出慈爱的光。
父亲用八十四年的生命,将大写的“人”字铭刻在儿子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