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文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宝钢建设40周年。4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宝钢股份从只能生产普通汽车内板到批量生产超高强钢、全球首发Q P钢,再到以用户为中心全面推进EVI技术服务,宝钢汽车板实现了与中国汽车工业同步高速发展。
一汽集团作为宝钢汽车板的战略用户,与宝钢股份有着多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历程中对我们有怎样的评价?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有怎样的期待?记者日前来到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长春,采访了一汽股份总经理助理兼一汽集团采购部部长张丕杰。
一汽与宝钢股份的合作,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宝钢股份作为一汽红旗车汽车板国产化的合作伙伴,双方携手攻坚,实现了汽车用钢自主供应,共同为国内汽车工业后20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双方创下了国内钢企与车企的多个“第一”:2001年,签订了国内首个钢企与车企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2年,国内首个钢企与车企技术合作“联合实验室”诞生;2003年,国内首个钢企与车企合资加工配送中心“长春一汽宝友钢材加工有限公司”应运而生;2006年宝钢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一汽-奥迪”全系产品认证的钢企;2012年,一汽成为全球首个应用宝钢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 P钢的合作伙伴。20多年来,一汽与宝钢股份一路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双方的合作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共同推进汽车轻量化和技术降本,推进前瞻技术及共性技术研究,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驱动业务创新。
“宝钢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这是张丕杰对宝钢的第一个印象。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缺重少轻无轿车”,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并且大力支持国内车企发展。在这段转型期之初,高等级汽车板在中国市场还没有需求。但宝钢从1988年开始起步,攻克没有技术规程、没有生产经验、装备条件不完善等难题,坚定不移发展汽车板,突破一个个瓶颈和阵痛,不仅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还自主创新研发了中国钢铁行业第一个产品品牌“宝钢汽车板”,不断引领汽车用钢。
张丕杰说,“在汽车板领域,宝钢以前瞻性的眼光、极大的勇气,在收益尚未显见的时候,预测到汽车工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大力开发生产汽车板,这是一个极具意义的战略之举。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是从家庭开始,宝钢股份为汽车进入中国家庭有很大的贡献。如今,汽车生产所需的大部分钢板宝钢股份都能提供,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宝钢是真正为用户着想的企业。”这是张丕杰对宝钢的第二个印象。一汽与宝钢股份虽然地域有距离,但合作“零距离”。1997年宝钢股份把仓库建到长春,为一汽大众配送到家、服务到厂。多年来,双方依托联合实验室、合资加工配送中心和党建合作等平台,在汽车用材供应,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链整合与发展等方面合作成效显著。目前一汽的钢材用量中宝钢股份占半壁江山。张丕杰说,他曾到宝钢股份参观过汽车板实验室,包括热成型、内高压成型等产线,以实验装备和技术模拟用户的真实需求,最终实现量产,达到用户满意。这次体验让他切实感受到宝钢股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把握用户的需要、分析用户的要求、实践用户的需求。他认为,宝钢股份是最懂用户的。
40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工业车轮滚滚,一往直前。张丕杰说,一汽将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新红旗,希望双方紧密合作。我们将利用宝钢股份的数据积累,提高材料利用率,优化车身用钢成本等。期待宝钢股份更敏锐地洞察用户需求变化,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传统材料的强度,挖掘它的潜力,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汽车用材解决之道。
在一汽总部大楼中庭,巨幅广告牌上“新时代、新红旗、新梦想、新征程”12个大字,在冬日的阳光下分外耀眼。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新红旗是一汽转型的大探索。相信一汽和宝钢股份将共享发展机遇,共同面对挑战,共同为实现“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伟大梦想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蒋文雯摄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汽车公司之一,旗下拥有红旗乘用车、奔腾乘用车、解放商用车等汽车品牌,业务领域包括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服务、汽车零部件、金融服务、汽车保险、移动出行等。一汽通过与德国大众、奥迪、日本丰田、马自达等国际知名企业合资合作,还产销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等品牌乘用车。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汽已成为年产销300万辆级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产销总量始终位列行业第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