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旗袍秀光荣退休百善孝为先娉婷鲜妍郁金香诗配画忆孩提时代清明三件事讣告诗词咏怀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42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4-05

忆孩提时代清明三件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回忆我孩提时代在清明时节所亲历的种种习俗,至今仍觉得很有情趣,心里很开心。
    那时在乡下每到清明时节,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爸爸一起去“修祖坟”。说是清明时节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大自然桃红柳绿,风和日丽,水碧草青,百花争艳,花香鸟语,真是“清明好时节,赏景不思归”。活着的人在尽情享受这美丽的风光时,亦须想到让长眠于地下的祖先也来享受这万象更新的无限风光,便有了家家都在“修祖坟”的习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扫墓”或谓之给“房子装修”,亦就是每年到了清明时节,家家都在给祖坟扫除日积月累的垃圾和杂草。培足一年中因风雨而自然流失的坟土,给祖坟插上几枝新柳,种上几棵万年青……总之要让祖先的住宅来个旧貌换新颜;同时还要给祖先烧点纸钱,挂墓,上供品,苦诉衷肠……届时乡野里修坟的人员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他们个个行程急急,脚步匆匆,坟墓上、棺材上挂着的白、红、绿墓,到处在随风飘扬,煞是好看,向祖先诉衷肠的哭声此起彼伏,在旷野里荡漾。一股过清明节的浓浓氛围笼罩着烟村,空气里亦充满了过清明节的气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南宋高菊卿的诗:《清明》:“南北山头多墓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朝张春华的竹枝词:“江乡令节重三元,春露秋霜慰九原。听澈莺啼寒食路,草坛风紧腻晴暄。”另一首《沪城岁事衢哥》:“隐隐轻雷度短栏,磨匀香稻雪同看。却教纤手争奇巧,果馅翻新斗粉团。”明朝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衰。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都对民间过清明节修祖坟,祭祖先感恩尽孝的情景作了真实生动的反映。
    我的第二件事是帮妈妈到田野里去挑一种俗叫“苦夏”,色如艾蓬的野草,把它煮熟捣烂取其汁水做青团叫“苦夏圆团”。“苦夏圆团”冷而不硬,蒸而不烂,清香爽滑,十分好吃。清明时节几乎家家都要做“苦夏圆团”。妈妈怕到了清明节那天挑不着苦夏,故总要提前一个多星期,要我到田野里去把苦夏挑回来积着,确保清明节里吃到“苦夏圆团”。花棋田里苦夏最多,且又嫩又大,所以我总是钻进花棋田里去挑,这样手脚常被坚硬的花棋和挂在花棋上的铃子壳,刮得满是血印,又痛又痒,十分难受。但一想到妈妈会奖励我多吃几个“苦夏圆团”时,我心里就十分的开心,亦主要靠它度过三天不动烟火的寒食。我问爸爸过清明节为啥要寒食三天?爸爸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我长大读了书后才知道其由来是出于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落难,大忠臣介子推“割股啖君”,后晋文公当了国君,要重重封赏介子推,介子推却施恩不图报,后来介子推在一次大火中丧身。晋文公为表彰介子推的忠孝智仁和施恩不图报的高风亮节而为他建祠造庙,树牌立碑,让他永享人间香火和对他的祭拜,还将介子推丧身的绵山改叫介山,封山里的田地为介田,封介子推抱着烧死的柳树为“清明柳”,并发誓自己一定要做个“清明国君”来告慰介子推的在天之灵!下令全国在为介子推举丧时期,不得动烟火三天即都要以寒食过之且年年如此。故被称之为“寒食节”。而寒食节正值历法节令中的“清明”,故人们把寒食节叫成了“清明节”,时间一长,人们反而只知道“清明节”而不知道寒食节了。时至今日,在清明节祭祖扫墓,纪念革命先烈的风俗盛行在大江南北,疯传于长城内外,真是唐朝诗人卢象的诗句:“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我的第三件事跟爸爸学植树。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行清明植树的习俗了。真如有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姊妹,一株斜插丝云翘”。当时乡下一般都植柳树。在植柳的前一天,爸爸就带我一起到大柳树上选“树种”,专拣表皮碧青、枝杆笔直、粗细合意的柳枝,将最入眼的、长约2米的一段斩下来做“树种”。把要插入土里的一头削成“鸭嘴尖”,使之好插入土里。“树种”准备好后,第二天一清早爸爸就和我戴上箬帽,拿出棉絮、线和树种,到自家的河边和田头去植树了。爸爸说,戴了箬帽植的树,树就会长得和箬帽一样粗。给刚植好的柳枝头上包扎棉絮,一来防止新枝脱水而枯死,二来防止天气突然寒冷而被冻死。在我记忆中,柳枝不论植在何处,只要插入土里,就没有会死的,真如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植柳时爸爸不许我说话,路上碰到同村的植柳人亦当陌生人擦肩而过,说这样可以防止鬼的侵扰和迫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乡村里死了人,其家人首先要斩一把柳条悬于门上,出丧时家人手持柳条走在灵前,抽打走过的门槛,说这样可防止鬼进屋抓人,可避免再生同样的病,可保全家人的安康。可见柳在民间还是一种镇妖驱鬼,克邪保安之物。在古代还用柳来装饰棺车,以镇鬼妖。《释名·释丧制》说:“舆棺之车,其盖饰柳,即称丧车为柳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置广柳车中”。可见柳在民间自古以来是一种克邪驱鬼的信物。故乡的男女青年在清明这天还竞相在身上争戴柳枝,农谚:“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朱永其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