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钢铁金融衍生品国际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维护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如何利用期货工具服务钢铁企业、如何合理有效进行市场监管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专家表示,201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钢铁产业链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这使得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当前,市场各方比较关注铁矿石市场运行情况。据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相关人士介绍,铁矿石期货自上市以来,整体运行平稳,能够客观反映铁矿石现货市场供需关系,为客户降低交易成本。价格运行方面,期货市场帮助提高了铁矿石定价透明度,客观反映了现货市场供需变化。2015年至去年钢铁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材产品价格上涨,由于铁矿石供应充裕,铁矿石价格没有跟随下游产品大幅上涨,铁矿石期货功能有效发挥,较好地反映了铁矿石现货市场的供需情况,改变了普氏指数“快涨慢跌”的特点。
今年,随着巴西淡水河谷矿难事故发生,铁矿石“牛市”让很多企业始料未及。据了解,今年以来钢厂日均铁水产量显著增加,淡水河谷矿难和澳洲飓风等因素导致铁矿石供应偏紧,是推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期货价格、港口现货价格和普氏价格体系中,定价基础是普氏价格,普氏价格在价格上涨中表现也最为突出。
“综合供需来看,今年我国铁矿石供应缺口在1亿吨以上,这一缺口需要启动大量的国内高成本闲置矿山方可满足需求。内矿由于品位低、开采条件差,生产成本远高于外矿,平均成本在每吨100美元附近,因此要大规模启动内矿生产,进口矿的价格站上每吨100美元并不意外。”专家表示,今年矿价上涨的三个因素归纳为地产投资增长、高炉限产力度的下降和外矿供应的收缩。
有数据显示,4月中旬以来,我国主要钢厂开工率保持在80%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0%,达到8909万吨,再次创单月产量历史新高,前高为今年4月份的8503万吨。巨大的钢铁产量意味着巨大的铁矿石需求,叠加境外矿山减产减供的现状,使供需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为此,钢铁行业正在寻找积极对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在会上表示,未来将会加强去产能工作检查,加强环保督查,产能扩张、产量增加态势难以持续,对铁矿石的需求会逐步减少。
“在矿价上涨的三个因素中,我们很难影响外矿供应。如果要主动压制地产投资,既要适度降温,又要不能终结地产的长周期健康发展,不易把握分寸。因此,只剩下加大高炉限产力度这一手段。通过加大高炉限产力度、降低高炉生铁产量以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是促进矿价降温的‘良策’。”专家指出。
面对价格波动风险,一些钢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对冲风险。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铁矿石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提升至45%,较去年同期上涨约7个百分点。此外,去年5月4日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以来,虽然境外产业客户逐步参与到期货交易中,但交易规模还很有限。今年6月,境外客户日均持仓占比仅1.13%,铁矿石期货市场仍以境内客户为绝对主力。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促进行业自身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体系,提升交易透明度,降低谈判成本、销售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可以降低成本、锁定利润,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横向规模的扩张和纵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从而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专家称。
尽管如此,相关人士表示,与我国庞大的铁矿石采购和钢铁生产规模相比,钢铁产业资本在期货市场的占比还不够,需要钢铁企业更积极参与期货市场,提高期货价格的行业代表性,传递和反映钢铁行业“声音”。这与此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鼓励产业资金参与期货和掉期市场,提高产业资金占比,增强期货对现货真实情况的反映度”的建议不谋而合。
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和有效的价格信号,是产业企业参与的先决条件。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6月底,我国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从每吨638.5元涨至每吨833元,涨幅30.54%。同期,普氏价格涨至每吨117.95美元,涨幅34.19%,折算人民币价格约每吨951元。我国铁矿石期货涨幅、绝对价格都低于境外的普氏价格。
但目前国际铁矿石定价仍然以普氏为基准,因此期货市场价格仍属于从属地位,期货基差定价刚刚在国内市场推广(去年总量仅1000万吨),且属于普氏定价基础上的二次定价,无法改变普氏作为定价基准的现实。既便如此,经测算,如果用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指数的月均价替代普氏价格月均价定价,上半年我国钢厂进口铁矿石可累计节省约25亿美元,折算人民币169.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