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年朋友将人到晚年所必需的生活元素总结为:居有老窝,养有老本,家有老伴,娱有老友。我认为,这“四老”总结得很到位,也很全面,但还有一种“元素”,对于老年人而言同样很重要,那就是“老有所靠”。
前些时候,一位老年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邻居老王身上的事情。老王和他老伴都刚刚退休没几年,膝下只有一女,在外地工作。本应正是享受生活的年龄,可是由于老两口身体不大好,享受却变成了苦恼。前不久,老王患心血管病住进了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住院期间,老伴突发腰椎病,疼得连床也下不来。眼瞅着老伴卧病在床,急需有人照料,可是自己和女儿都分不开身,万般无奈之下,老王只好委托邻居将老伴也送进了医院。老王和老伴住院期间,幸亏是同一家医院,好心的邻居们担当起为他们送饭送菜的任务。既便如此,在那段日子里,老王的老伴还是因无人陪侍而感到很不方便,本该由她照顾的老王,也只能独自躺在医院里治疗了。
人到老年,身体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每况愈下,出现各种意外的风险也增多,这是自然规律。这时候,如果身边没有叫得应的人手,日常生活尚且对付,遇到疾病或突发状况,就很难及时有效地应对。前面说的老王的女儿在外地工作,现在高铁四通八达,遇到突发状况,回来也方便,但是在国外呢,就没这么方便了。我居住的小区里有好几位老人的子女在国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都有,平时他们的生活很有规律,看是很平静很健康,子女一般也是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回来看望老人一次,但是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突发事情,那也只能呼天喊地了。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远赴外地,甚至国外学习、生活,留下两位老人操守在家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儿女的存在可能仅仅是节日里的回家探亲,以及平日里电话、网络上的几声问候。等到自己真正需要帮助时,远方的儿女往往“远水不解近渴”。对于这样的“空巢老人”而言,尤其需要在自己的身边物色至少一位能帮上忙的年轻人。尽管现在社区里为老人服务已日臻完善,种类很多,项目也很到位,而对于那些儿女与老人在不同城市生活的家庭而言,要有完善的老人遇突发状况的预案,使儿女成为老人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用得上的人,显得尤为重要。儿女孝顺,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晚年的欣慰,更是在“非常时刻”伸出的一双有力的手,在紧要关头解老人燃眉之急的重要保障。
再则,对于现在尚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在竭尽全力将儿女送到大城市或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尽早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准备,做到“老有所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