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 磊
夏日午后,跨入宝钢股份冷轧厂C008热镀锌车间,眼前瞬间一暗。这里的能见度,和厂房外刺目的阳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目及之处,只有几个行车警报灯嗡鸣转动着,发出一点微薄的亮光,提醒着人们,头顶上的无人行车正在作业。
这里就是宝钢股份冷轧厂的“黑灯工厂”。这个工信部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2017年启动,今年底将全部结题。按照项目结题的五大标准,“黑灯工厂”将实现吨钢能耗下降15%、综合污染物吨钢下降30%、劳动效率提升30%、产能提升20%、加工成本下降10%。
2019年1月,中国宝武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为愿景,以“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为使命。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多次强调,智慧制造,是中国宝武实现愿景和使命的重要路径之一。
建设“黑灯工厂”,显然就是中国宝武在探索智慧制造之路上的一次破冰之旅。回望它走过的路和历经的艰辛,凝聚着中国宝武对传统钢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探索———明天的钢铁往哪里去?新时代的钢铁路在何方?
1、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2016年,冷轧厂在C008热镀锌车间
率先实施了行车无人化改造,成功在钢卷中间库区域实现了无人化。原先灯火通明的库区具备了全天候黑灯条件。2017年成为工信部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后,冷轧厂又先后研发应用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判级、数字钢卷、远程集中操作等多项创新技术,灭失了一批需要开灯作业的岗位,“黑灯工厂”因此得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灯工厂”只不过是个形象的“人设”,以便于非专业人士理解。然而,“黑灯工厂”的内涵,远不止字面上这么简单,不仅喻示着绿色、节能的作业方式,更是一种颠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系统性创新。
2019年,中国钢铁产能很有可能突破10亿吨,供大于求是一个长周期、大概率事件。陈德荣在接受专业媒体采访时说,“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自我救赎?我认为智慧制造是未来的出路。”的确,成本压力、人力短缺、环境负荷、能源消耗、安全生产……细数这些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痛点,人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全面破解这样的行业难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灯工厂”正如同传统钢铁行业里黑色的眼睛,寻求着智慧制造的光明,也让人们看到了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无论是宝钢股份还是宝钢工程、宝信软件,技术力量队伍都得到了检验和锻炼,冷轧厂高级主任工程师张亚林认为,“这或许是一笔更大的财富”。
2、设备更智能,员工更自由
在“黑灯工厂”加热炉区域,总共7层加热炉有几十米高,层层叠叠,看上去颇为壮观。但是巡检工作的强度也很高,点检员要一层层地爬上去检查炉体泄漏、烧嘴损坏等。今年,冷轧厂在每个楼层上安装轨道,配置了专业的巡检机器人,这个智慧制造项目彻底解放了每天爬上爬下的点检员们。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