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加速盐城 智绘物物互联的钢铁“智慧港”中国宝武对口广西上林县 扶贫援派干部交接座谈会举行中国宝武员工李秋阳获铜奖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47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9-17

智绘物物互联的钢铁“智慧港”

———宝钢股份运输部推进智慧物流探访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者刘 抒 通讯员郑 飞

位于长江边的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码头区域,一辆无人驾驶、载重量为120吨的框架车正满载着钢卷从宝日汽车板末端库驶往滩涂一期智能化仓库。在仓库,无人框架车按照系统指令停在指定位置,无人行车随即启动,自动开始钢卷入库作业,并记录下钢卷的入库位置。不久之后,钢卷要出厂了,无人行车和无人框架车再次完美配合,将钢卷运送到成品码头,由码头内的无人行车或者少人化港机吊运装船。

一卷成品钢卷在宝钢股份的出厂行程中可能“见不到”一个操作、运输人员。无人车、智慧港、云仓储,通过运输设备和电脑系统中信息流,实现物物互联。一个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舒适、更智慧、更精彩的物流体系正在宝钢股份内生成长,智绘未来无限的可能!

自主创新,从单机无人化起步

翻开宝钢股份运输部编制的《智汇物

流智绘未来》宣传册,一张线路图清晰地勾勒出运输部的“智慧之路”。从2004年在马迹山港二期工程启动散货无人料场子项目,探索单台堆取料机无人化开始,到2015年国内第一个完全自主开发的钢制品无人仓库投用,再到2017年全天候码头船库实现港机少人化作业,2018年产成品运输车辆智能化调度系统上线试运行、无人重载框架车上路测试,2019年自动化港区投入试运行、产成品集中验货放行中心上线……

运输部部长肖苏是马迹山港散货无人料场的“元老”之一,他认为,一路走来的运输部智慧制造有四个明显特点,即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坚持由点到线再到面,三是坚持技术与管理同步互动,四是坚持“一把手”工程。

2008年,肖苏和一批回到上海的马迹山港无人料场项目组成员开始关注行车无人化,“那时还没有‘智慧制造’概念,但已经感觉到装备无人化、系统自动化是发展趋势。一个部门2000多人,靠手工操作完成运输任务,怎么谈得上是现代化企业。”

此时国外一家先进钢企已经实现行车无人化,出国考察后项目团队感觉要做更适合自己的还是要自力更生。在运输部的码头库,运输部和宝信软件搞起了试验。完成项目科研,移植无人料场激光3D成像核心技术,开发识别、定位技术……他们要让行车具备“感知”能力。最初,吊运一个钢卷要6分多钟,比人工操作多花一倍时间,试验中还出现过碰卷。“智慧制造是个细活、技术活,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须下决心推,不能放弃、不能光喊口号。”肖苏坦言,智慧制造要想最终落地实现,管理者是第一位的,要告诉员工这是不可逆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必须坚持下去,而且要强力支撑。

经过近六年的开发应用和不断完善,今天宝钢开发的无人行车可以完全匹敌人工操作的效率,它没有情绪、不知疲惫、操作规范,更胜一筹,设备损耗率、操作失误率大幅下降。更可喜的是,伴随着无人行车的自主开发,形成框架定位、连续库位、自主理货等库场系统技术。2015年,在原来的码头库基础上形成的国内第一个完全自主开发的钢制品无人仓库正式投用,极大地提高了仓库运行效率。

于无声处,推动管理变革 “项目做成了,我就要

下岗了。”曾经担任钢制品配送车间主任的鲁刚戏称,“自己给自己挖坑,而且心甘情愿地跳了下去。”当无人化行车要搞“试验田”时,他主动接了下来。码头库等几个库场无人化后,行车驾驶、地面指吊、现场理货等作业岗位成为历史,原来100多人的车间人员精简了一半多,车间编制也随之撤销。“宝钢的无人化、智慧化,从我身上开始很荣幸。”鲁刚不但没有抵触而且带头做无人化项目。件杂货(可以计件、形状各异、分量不等的货物)运输和吊运是高危行业,他曾亲眼见过一个20多岁的行车工出工伤,“我早就想把人和物分开,尽量少人操作。”运输部大量使用行车、港机、框架车,对安全、效率要求高,鲁刚和很多基层管理者从内心渴望改变运输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烙印,推进智慧物流有内生动力。

2016年以来运输部智慧制造工作大幅提速,智能成品库一期工程、全天候码头港机少人化等一批项目快速上马。运输部适时地提出了部门转型发展的目标,即要从“劳动密集+生产运行”向“技术密集+管理服务”转型,随之一场管理变革也正在悄然发生。2017年底,运输部对涉及的二级单位进行了组织结构整合,撤销汽车大队建制,钢制品运输纳入运输管理室;撤销成品码头、钢制品配送车间建制,整合成立成品出厂中心,相关管理岗位同步进行精简。

更多的行车工“回到地面”,指吊工、理货工走进操作室,投入新的岗位。运输部员工年龄层偏大、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智慧制造为鲁刚关上了一扇门,但也打开了另一扇门。告别车间主任岗位后,他带领项目团队全身心地投入自动化港区项目,门外的天地更加宽广。“在这场机器引发的变革中,员工不能‘被牺牲’,但要成为受益者必须主动跟上时代的脚步,主动转变、加强学习。”随着变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员工主动加入到智慧制造的行列中,原来的智慧制造小分队变成了大队伍。“今天,已经没人再讨论要不要智慧制造,而是我们怎么能做得更好。” (下转第4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