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有多远?
我的家乡蒲圻(1998年6月蒲圻县更名为赤壁市),湖北湖南交界处京广线上的一个小县城,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自古至今,始终处在交通要道上。
有许久没回家了,在这个周末,带上老妈和儿子,一起回家,看看亲友,看看家里的老房子。
步行至仁和路地铁站,上地铁后10分钟就到了武汉站,到自动取票机前用身份证取出之前在网上买好的火车票,省去排队购票之苦,刷脸顺利通过检票。
上车坐下后,刚拿出水果、点心,老妈发话了:半个小时就到了,还不够说话的,拿进拿出的麻烦。可不是,30来分钟的时间,眨眼就到。
从车窗望出去,是飞速后退的树和房屋,而车内平稳洁净,前面座椅背后放下的小桌上放着喝了一半的矿泉水无半分晃动,心中踏实安宁,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29年前第一次从武汉回家的情景。
1990年9月13日,第一次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到武汉求学,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新奇。然而,大都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如织人流,大学校园中的宁静书香、勃勃生机、新朋旧友,都拉不住我初离父母后的思乡之情,我热切地盼望着国庆的到来,因为国庆可以放假回家。
回家前一日,高两届的同乡师兄告诉我:已经买好火车票了,到时候来喊我一起走。临走又特意提醒少带东西,车站和车上人都很多,要会挤。心里不免发怵,是得有多挤师兄才会特意叮嘱呢?!
第二天下午两点多的火车,刚过12点,师兄就来了,因为市内还有将近个把小时的公交车要坐,得早点儿出门,打个提前量。路上还算顺利,下午1点多钟就到火车站了,一进站前广场,我就被眼前乌泱乌泱的人给吓着了,像个傻子似地被师兄从背后推着机械地往前挪,对,就是挪,人都是前胸贴后背的,啥都顾不上了。
师兄一边用力推一边安慰我:到车站就不着急了,顺着往前挪,后边的人会推着我们往前去的。花了近半个小时才挤过广场、挤过检票口进了候车室,原以为可以松口气,不成想这里面的人比外边儿更多,椅子上坐满了不说,地上站着、蹲着、坐着的,也都是人挨人。在九月底天气转凉的季节里,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汗酸味儿,让人逃无可逃、遁无可遁。
在汗酸味儿中忍耐着拥挤、嘈杂,师兄安顿我立在一个角落处,并让我在这里静等,不要乱动,他去把还在人海里奋战的女朋友找来一起汇合。
等师兄把人找来时,候车室里的广播已经开始第三次叫我们这个车次的人准备进站了。望着傻呆呆的我,师兄果断地把车票递给女朋友:你有经验,自己挤上车厢等我们,我带她后边跟着。
在我感觉自己快被挤成个薄片儿的时候,终于上车了。望着挤得几乎找不到缝隙的车厢,我快要哭了。在这几近绝望的情绪里,不停地倒腾着酸胀的双脚,站立将近3个小时后,我长出一口气,总算到站了,等到家时天已经黑黢黢的,路边的街灯早亮了。
一转眼,三天的国庆假期结束了。想起挤火车时的那个后怕,我在家嘀咕着改坐汽车去,父亲打听到汽车一个小时一趟,估摸着这回可以有座位了,放心地送我去汽车站。可是,现实残酷地教训了我,这一次,我在汽车上站了四个多小时,只有更惨。
在随后多少年的回家路上,我就不停地在汽车和火车之间来回捣腾,其间坐过最快的火车也要将近2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挤车的痛苦和买不到座票的绝望渐渐地拉长了回家的时长,缩减了回家的次数。
记得有一年寒假,为了避开回家高峰期,和同学、妹妹一直在学校呆到除夕前一天,买的春运加开的绿皮火车票,大约晚上8点从武昌站始发,终点赤壁。这回倒是不挤了,因为是加开的一趟车,每站都停,遇上让车时,还要等上半个多小时。一路因为有伴儿,说说笑笑,倒是不觉得车慢,就是中途黑灯瞎火的闹了个乌龙,在咸宁时误以为到赤壁了,急急忙忙跳下车,四处一看,感觉完全不对,根本不是赤壁火车站那熟悉的环境,三个人又慌慌张张赶紧往车上跳,这一次到家已经是深夜12点以后了。
直到将近20年后,我回家的奔波劳顿之途才陡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因为2009年12月9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武广高铁试运行成功;同年12月26日,赤壁作为中国第一个开通高铁的县级城市,有幸停靠高铁了。
世上最美的一条路,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