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俊
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现已退休的徐文俊,曾任原一钢公司型钢厂厂长、上钢一厂副厂长、新沪钢铁厂总经理、三冠公司总经理。
当时一钢公司型钢厂主要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二手设备,1989年开始试生产。1989年底,徐文俊担任型钢厂厂长后,注重抓好工艺设备改造,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品种。1991年,徐文俊积极推行115方坯取代100方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3年,他提出并实施控制钢温、控制生产节奏,保证均衡生产的措施,严格工艺操作,从而使130方坯成功取代115方坯。
为了加快型钢优质多产的进程,多创效益,徐文俊始终把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作为发展生产的动力。1991年,在全厂率先推行了以签订上岗合同为中心的劳动、工资、培训制度配套改革。1992年,他在分厂开展了以岗位作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业绩跟踪考核活动。他制定和推行了设备点检制与区域负责制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专职点检员、检修人员和操作工三方面人员维护设备的责任心,对提高分厂设备的可开动率,降低设备停机率起到了保证作用。
他注重设备改造,加快引进设备国产化步伐,大胆试行新工艺,开发新品种,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要,使型钢生产不断创出新水平,产量每年以10万吨左右的幅度递增。1993年,产量达到55万吨,突破了该套设备国内年产50万吨设计能力,产品合格率和成材率显著提升。1993年创利税2.72亿元,成为当时上钢一厂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螺纹钢,开发拓展为8大品种26种规格,其中20锰硅螺纹钢荣获国家“金杯奖”。
徐汉明
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徐汉明是宝钢工程工程技术事业本部整厂咨询部的高级技术总监。
工作中,徐汉明总是严谨到近乎苛刻。在宝钢长材坯料生产系统优化工程中,工艺方案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而关键设备的技术谈判则是一场硬仗。作为技术谈判的主谈,徐汉明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消化四家外商的外文资料及大量图纸。在一年多技术谈判的日子里,他们白天与外商谈判,晚上分析总结当天的谈判情况以及分歧点,准备第二天的谈判纲要、问题。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项目组的付出得到了业主认可,在项目还未投产之际,业主就送来了锦旗,这在宝钢工程还是第一次。
长材项目的工程基础施工进行到基本收尾的关键时刻,业主对方案提出了重大变更,要求增加电炉密闭罩,这一改变将对工程进度造成重大影响,投资也要增加近2000万元。项目组成员的情绪出现波动,作为项目经理的徐汉明反复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在徐汉明的坚持和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完成了由抵触到支持再到拼命干的转变,最终不仅没有耽误施工进度,反而实现了项目提前近2个月投产。并且,徐汉明在这次项目中设计的电炉密闭罩设置方法,还申请了专利。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徐汉明组织完成了钢水快速精炼技术集成工作。课题验收一次通过,课题成果得到国家科技部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至2010年底课题结题时,RH钢水精炼成套技术装备已实现国内市场应用26套,宝钢工程实现新增产值18.3亿元,新增出口额1.18亿元。国内钢厂应用本课题成果后,显著提高了吨钢利润。
黄俊杰
中国宝武金牛奖、中国宝武十大杰出青年
今年是黄俊杰加入宝钢资源的第11个年头。11年前,他从同济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怀着满满的激情,迈进了宝钢资源的大门。2015年,公司创业团队机制应运而生,他果断报名参加竞聘,最终顺利成为锰系品种创业团队的负责人。2018年,锰矿进口贸易量达135万吨,在贸易规模上首次跃居行业第一,宝钢资源荣获“‘贺兰杯’锰矿综合实力十强企业”。
2015年以来,锰系业务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重重压力,黄俊杰带领创业团队深思熟虑,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转而以渠道建设为主,深耕细作。创新带来了甜头,锰系业务的整体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2015年,锰系品种单边下跌的累计跌幅超过40%,面对严峻考验和复杂的市场形势,锰系业务团队始终站在市场一线,坚持发展客户渠道模式,大力开拓终端合金工厂用户,为宝钢资源锰系业务团队夯实了稳健的客户体系。
为了建立稳定的供应商体系,2016年,锰系业务团队与国际锰业巨头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M O U(中国区仅有2家签署),这也是锰系业务首次与国际供应商签署长期稳定的供应协议。此外,团队还与国际上的其他供应商深入合作,形成了以主流矿为核心的供应商体系。
跟黄俊杰一样,锰系团队的成员均为年轻的80后,且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过去的三年里,剧烈动荡的市场形势给团队成员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三年间,他们目标一致、高效团结,默默地奔波在市场一线,不仅锻炼了协同应战的能力,而且每位成员都逐渐具备了独当一面的业务能力。
黄健美
全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
韶钢昆仑科技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黄健美工作多年来,解决了多项行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探索出独具特色、备受赞誉的“韶钢信息化模式”,实现了韶钢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
2006年,由黄健美主持实施的韶钢ERP一期与M ES一期项目,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上线。ERP正式上线第一个月,就实现了包括采购、铁前、炼钢、轧钢、在制品、产成品、销售在内的所有工序实际成本还原。
2008年,他提出韶钢信息化第二次创业计划,率领核心研发团队,先后建成韶钢计量数采二期、ERP二期、M ES二期、智能一体化监控系统等。韶钢信息自动化系统建立了基础自动化级、过程控制级、制造执行级、经营管理级、决策支持级的完整五星企业信息化体系。
2015年,韶钢决策建设全新经营管控信息系统。黄健美带领昆仑科技团队迎难而上,严格按项目总进度计划、时间节点及管理规范,高效保质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所有阶段的工作目标。仅用9个月,就圆满完成了配套改造任务,协同实现了经管系统的顺利上线,确保流程的优化高效运行,极大提升了韶钢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黄健美带领核心团队抓技术、强管理,确保韶钢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等“中枢神经系统”稳定运行,有力支撑韶钢转型发展、创新业绩。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聚焦两化融合,深耕外部市场,实现了内外部业务两翼齐飞,持续保持企业稳健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经营态势。
曹锟
湖北省职业道德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国企敬业好员工、最美央企人、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
曹锟如今是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炼钢厂四分厂炼钢作业区作业长。进厂之初,曹锟是一名炉前工。他从基层岗位学起做起,成为炼钢厂第一位研究生炉长,逐步成长为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他积极参与并完成包括钢种工艺优化、新品种开发、熔剂降本、合金降本等30多个科技项目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前,二炼钢一直采用手动炼钢,2009年后,才开始采用半自动。全自动设备有副枪装置,在转炉吹炼过程中,起着测量钢水温度、碳含量、氧含量及液面高度的作用。由于厂转炉容积较小,且受厂房空间布局影响,无法安装副枪系统,只能凭人为判断。有一天,加料倒炉取样时,曹锟发现渣子偏稀,便询问成份比例是否正确,他凭借丰富的经验,避免了这炉钢出现磷高而造成的损失。
在担任炉长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更是忘我工作,带领班组职工一起努力,实现了2009年班组全年无责任性改钢、回炉、无责任性中断质量事故发生,并通过合金替代,实现班组年降本增效150万元的骄人业绩。
Hi B钢是最高级别取向硅钢,冶炼难度大。有人说:“重点品种钢给曹锟炼,他有绝技。”每当接到冶炼重点品种钢任务时,他都组织班组学习,增强标准意识,强调成分控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措施。在冶炼过程中,他还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并自创了高碳低磷操作法。
康明
上海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第六届中国国际发明展银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康明是上海宝钢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技术中心主任。自加入宝钢建材以来,一直从事钢铁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建材产品开发的科研工作。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中心团队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转化产品15个,各类专利10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5项。其中高炉矿渣微粉等建材产品,从2000年开始,逐步成为上海及长三角的龙头新型建材产品。
他带头研发的矿渣超细粉用于多项上海市重点工程项目:浦东磁悬浮列车、上海科技馆主体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等。由他主持开发的“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掺合料”被东海大桥工程指定为唯一掺合料,长江隧桥掺合料被用于上海重大工程崇明长江隧桥工程中。
围绕钢铁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康明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利用宝钢矿渣、粉煤灰、钢渣等废弃物,开发出高性能耐磨材料、微晶玻璃、结构材料。他还先后主持申请创立了宝山区企业技术中心、宝山区产学研基地、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等。
从2013年开始,他以城市矿山理念为出发点,为钢铁企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探索技术途径。他主持了冶金企业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系统处置的项目研究,目前已经开始了每年数十万吨建筑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作。他还将二十来年的研发成果整理总结,向集团公司内进行技术输出,提供技术服务。
康复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
康复已经退休。他曾说:“在宝钢工作的三十多年,其间也多次变换岗位,其中,1995-2002年任宝钢一炼钢系统改造项目组长、2004-2012年任湛江钢铁专家组组长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两段职业经历”。
作为一炼钢系统改造项目组长,在“新建2号RH、一炼钢车间三电改造、新建300吨钢包精炼炉、新建3号厚板坯连铸机”等5个大型项目中,公司首次试点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求项目组对投资、工期、质量全面负责。
在公司领导和炼钢厂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成员持续奋战,项目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大幅降低了投资,开创了宝钢工程及技改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成果奖项,投产至今仍运行平稳。
2006-2012年,康复被返聘为湛江钢铁(筹建)专家组组长,协助公司开展湛江钢铁规划、评估和实施。2004年11月,康复带领宝钢专家组赴广东进行调研,开始了湛江钢铁项目圆梦之旅。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宝钢股份相关专家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虚拟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有关设计院的配合下,完成了总图、工艺方案、基地环评、海洋环评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湛江钢铁项目申请报告》的基础上,完成了可研的一、二、三版,不仅要求每个单元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追求整个系统的高效优化。
董平川
中国宝武金牛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董平川,是八钢公司焦煤集团2130煤矿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他所在的班组已经实现1500多天无轻微伤以上事故,实现了班组安全“1000”目标。作为掘进队带班班长,董平川坚信: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在千尺井下热火朝天的工作面,碰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冒顶,董平川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冒顶。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班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可他说:“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董平川带领几名工友,担木梁,搭棚架,有条不紊地处理好了冒顶,避免了安全事故。
对于新员工,董平川会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井下机械设备,嘱咐应注意的安全操作细节,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工作技能,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他常说:“下井干活就得讲安全,家庭幸福系于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否则后患无穷!”
2013年的一天,董平川所在的乙班在工作面迎头放完炮后,一位工友图省事,在不坚持敲帮问顶的情况下,就要到迎头去打钻。他立即进行制止,然后亲自去拿长钎子先找活矸活石,很快就找下了一块二三十斤的活矸石。事后,董平川立即组织全班人员召开了班组现场会,讲述了不坚持敲帮问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反复叮嘱工友们要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严禁违章作业。大家听到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他所在的乙班每个月都能取得区队生产第一名的好成绩,带动了全队持续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