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国企,百载重钢。三迁厂址,七易名坊。
雄居长寿,威矗大江。凤山北峙,龙寨南骧。
龙凤呈祥之象,巴清冶炼之乡。
巍巍赫赫,浩浩泱泱!
——摘自《重钢赋》
清朝末叶,风雨暝晦,兵戈抢攘;内忧外侮,大厦将倾。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汉阳铁厂和江南制造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从此蹒跚起步。
1890
洋务派领军人物张之洞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上奏朝廷修建卢汉铁路,随即调任湖广总督。1890年12月23日,张之洞主持创建的汉阳铁厂,在武昌长江对岸的汉阳大别山下奠基。同年,江南制造局向清政府申办炼钢厂,以实现军工生产原料进口替代,并从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1894年至1895年,江南制造局在今上海市制造局路建设新炼钢厂。1929年6月,炼钢厂几经更名,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在此组建上海炼钢厂,制造军用及民用钢材。此后,在时局动荡的民国时期,上海炼钢厂作为一家独立经营的个体,同外国钢企一起参与国内市场竞争,逐渐在十里洋场站稳脚跟。
1893
1893年底,汉阳铁厂基本建成,包括码头、装卸场、炼铁炉两座以及炼熟铁厂、马丁平炉炼钢厂、贝塞麦转炉炼钢厂、轧钢厂等大小分厂,为修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卢汉铁路提供钢铁原料。
1894
1894年6月28日,汉阳铁厂举行开炉典礼;同年6月30日出铁。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成功投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全亚洲第一家钢铁企业,比日本第一家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八幡制铁所早七年建成投产。汉阳铁厂建成投产轰动一时,日本派人前来考察,惊呼“东方睡狮醒了!”1897年起,汉阳铁厂基本实现钢铁一体化生产。这一时期,钢轨是最重要的产品,占钢材出产总量的75%。1904年,汉阳铁厂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至1911年,汉阳铁厂拥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2015年,在陕西略阳县城铁路专用线上发现“百岁”铁轨,铁轨上铸文“1902汉阳铁厂造”。除陕西外,在四川、河南等地也曾发现“汉阳造”铁轨。这些历经风雨、坚守百年的铁轨,足以证明汉阳铁厂曾经的辉煌。从1894年到1924年,汉阳铁厂共生产了3300公里的铁路用轨,主要用于京汉线、粤汉线、川汉线等铁路建设。
1938
1938年3月,为免遭日寇战火涂炭,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兵工署共同组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简称“钢迁会”)。钢迁会的主要任务是“拆迁汉阳铁厂及武汉附近其它各钢铁厂的机器设备,以备迁川建厂,俾为后方钢铁事业树一基础”。钢迁会先后招揽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拆卸汉阳铁厂、大冶铁厂、上海炼钢厂等的机器设备5.68万吨。设备物资先由武汉西运,到宜昌后,换乘大马力轮船经三峡转载入川。西迁持续了1年零6个月,除被空袭炸毁2745吨物资外,其余均安全运抵重庆,在大渡口续建钢铁厂,书写了一段血与火的传奇。1940年至1945年,钢迁会共生产生铁9.61万吨、钢2.87万吨、钢材1.55万吨,分别占抗战时期大后方总产量的90%、65%、40%。抗日战争期间,钢迁会是大后方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0
1950年5月,重钢全面恢复生产,20吨炼铁炉经修复顺利开炉。该炉体在修复时因耐火砖供应不继,工人们用过去遗留下来的大小不一、化学成分不同的60吨耐火砖拼合而成。同年,重钢成功试轧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用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建造。1953年至1957年,国家共投资4383万元在重钢新建两座50吨平炉和大型轧钢车间。重钢还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推广快速炼钢法、均衡出钢法等先进操作方法,产量得以稳步提高。
1958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毛泽东主席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重庆解放后,钢迁会几经演变为一零一厂,人民政府接管后,使之快速恢复生产。1955年2月,一零一厂与西南钢铁公司合并;同年5月9日,更名为“重庆钢铁公司”(简称“重钢”)。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主席抵达重庆,特意到重钢大轧车间和大平炉车间视察,并详细询问了重钢的生产情况。文革期间,钢铁生产在破坏、整顿、再破坏的困境中艰难前行,重钢在缝隙中顽强生长。
1993
20世纪70年代末的重钢,因为设备老旧面临重重挑战。曾有人断言,重钢再不来一次脱胎换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成为一堆废铁。改革开放后,重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1993年3月31日,1号转炉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1996年,重钢在全国率先淘汰平炉炼钢工艺,实现了炼钢工艺由平炉向转炉、模铸向连铸的转换升级。
2019
2007年5月17日,重钢集团在距离重庆市中心65公里的长寿区晏家工业园江南新区举行新厂区奠基仪式,开启环保搬迁工程。2011年9月22日,重钢老厂区最后一条生产线停产,大渡口老厂区关闭。2017年底,重钢经司法重整后,引入了国内第一家钢铁产业调整基金——四源合基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2019年12月,中国宝武实施对重庆钢铁的实质性管理,翻开了“山水重钢”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