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朋友圈总会有很多人发着关于“九四二四”的纪念图片或文章。由于梅山钢铁生产主体始建于1969年4月24日,因此老梅山人习惯叫梅山为“九四二四”。前段时间,又有朋友发了份关于梅山故土的文章给我,想想我也算是真正“梅二代”了,历史的车轮总是往前的,纵然记忆抹不去,终究“九四二四”已成过往,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钢厂必然屹立。
梅山距离南京城25公里,一直以来被当作上海的一块飞地。1969年4月24日,一大批上海干部、江苏盐城复原军人、大丰农场知青、梅山周边征地农民等汇聚这里,为的就是争口气,抢出我们国家自己的铁。当时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主要交流语言是上海话,所以被南京人称为“小上海”。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每次寒暑假到梅山总是千万个不情愿,认为去了乡下。那时没有轿车,只有一条南京市区的新九线开往梅山,等车时间长不说,车来了还未停好就有勇敢的等车人扒车门,有的干脆从车窗爬进去。满满一车人像鲨丁罐头似的摇摇晃晃,每当昏昏欲睡中隐隐传来泥土的腥味,就知道梅山要到了。那时住在老式的六层公房,没有电脑、手机、洋娃娃,玩的多是跳房子、跳橡皮筋、踢毽子、扔沙袋、躲猫猫和捉猪罗。盛夏的午后只能待在家里,8寸的摇头电扇成了宝贝。闲来无事,我们兄妹常常叫上邻居发小一起玩扑克牌,谁是猪谁是羊战得正欢,岂料厨房里传出饭烧焦的味道。为逃避父母责骂,我们想出各种招数,把锅放在水里散发焦味、加点水小火慢炖,只是不知道当时是否瞒过了父母,我想是没有的。
夏季的天空,彩霞常常变幻莫测,火烧云是常有的事,云朵在低空中飘行。傍晚最好的去处就是与发小去田埂上散步,我说天上的云朵像匹马,你说像一个老人,云朵不停变换着样子,留下了串串笑声。从南京到芜湖有段铁路从梅山经过,小站的周边都是农田,和发小走在铁路沿线上,听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有一次在田埂里待到傍晚,没留神一脚踩进牛粪中,只好满田埂找水,有了这次“缘份”后,好几天都没再到田埂撒欢。
还有一次,与小伙伴一起去铁路玩,铁路旁是农民自建的房屋。穿行在小径中,不知谁家的看门狗闻着我们的脚步近了,一下子窜了出来,吓得我们仨扭头就跑,一个小伙伴的裙子还被木栅栏勾破了。我们大笑不止,一路狂奔后还是挡不住继续“陇上行”。
很多父母的青春献给了梅山,他们把子女也带到了梅山,成为“梅二代”。毕业后,我也硬生生被父母召唤到梅山。家电凭票购买,梅山职工每月排骨、带鱼、虾子等副食品轮番发放,于是梅山人购买冰箱的热情高涨,家家户户的冰箱里都塞得满满当当。那时在其他城市夏季吃根冰棍、喝杯酸梅汤都是种享受,在梅山却是稀松平常。梅山的福利让梅山人在南京地区有着明显的优越感,梅山走过了一段辉煌的时期。
经历了数次变革的梅山已不是以往的“九四二四”了,工厂里环境更美,人员更高效。大多数“梅二代”都已回到儿时来的地方,还有的创业者和“梅二代”早已习惯了梅山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自己融入这片土地。这可能就是生命的轮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