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钢火红年代 凤凰涅槃 再谱新篇
第06-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40期:第06-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6-02

百年上钢火红年代 凤凰涅槃 再谱新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9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成立暨揭牌仪式

▲日亚钢业厂吴淞工场

▲我国第一座纯氧顶吹转炉车间

一钢2500m3高炉投产仪式

▲上海不锈厂区全景

一钢

★1938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寇打着“建设大上海”的幌子,圈地建立日亚钢业厂吴淞工场。中国工人阶级凭着智慧和勇气与日寇斗争。直至1943年,吴淞工场方才投产,年产钢仅1500吨左右。

★1945年,抗战胜利,日亚钢业厂吴淞工场由国民政府接管,出售后成为官商合办企业,改名为“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厂”。1949年6月,上海解放后,改为公私合营企业,更名为“上海钢铁公司第一厂”。

★1958年,一钢仅用47天时间,就建成了拥有6座8吨蜗鼓型转炉、4座20吨化铁炉、年产量30万吨的二转炉车间,堪称当时历史条件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奇迹。

★1959年3月和9月,两座255m3高炉在一钢拔地而起,结束了上海地区有钢无铁的历史。

★1966年,我国第一次自主设计并制造的两座30吨纯氧顶吹转炉在一钢投产。

★1972年,一钢建成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并制造安装的连续轧制钢板机组。

★1982年,一钢生产的“克浪牌”船舶用碳素结构钢板获国家金质奖章;热轧带肋钢筋、热轧液压支护管等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广泛用于三峡大坝、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国家重点工程。★1985年9月15日,上午7时,一钢厂长蔡龙根从255m3高炉出铁口点燃了火把,庄重地交给宝钢总厂第一副厂长李华忠。宝钢青年员工把火种从一钢护送到宝钢一号高炉。

★1989年2月,主要生产冷轧薄板和镀锡板的上海益昌薄板有限公司成立,是上海市1990年一号重点建设工程。1998年9月,宝钢集团增资控股益昌薄板;2004年4月,益昌薄板进入宝钢股份,更名为“宝钢股份冷轧薄板厂”。

★1999年10月8日,一钢2500立方米高炉点火投产,创造了炼铁建设史上当月达产达标的历史新纪录。

★2001年6月26日,一钢不锈钢工程建设打下了第一桩。

★2004年5月9日,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

★2005年5月,宝钢股份收购一钢钢铁主业,成立不锈钢分公司。

★2009年3月,变更为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

★2012年4月,更名为上海不锈有限公司。

★2012年7月4日,上海市政府和宝钢集团按照“减量、增效、调整、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上海不锈肩负起“产业结构调整、员工转型发展”的新使命。

★2016年6月,2500m3高炉及碳钢相关产线关停。

★2019年7月31日,“吴淞国际艺术城”、“吴淞口国际科创城”、“长江口创智产业园”三大园区揭牌,标志着吴淞地区转型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0年4月27日,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开工,标志着吴淞地区不锈钢地块转型升级正式启动。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上海市最大的工业遗存风貌保护区和上海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新地标。

▲央企总部园区

浦钢

★1913年3月,上海民族资本家陆伯鸿筹建和兴化铁厂(浦钢前身,1922年更名为和兴钢铁厂)。1917年开始动工建厂,并于次年8月18日投产,这标志着上海第一家民营钢铁厂正式诞生。1921年,和兴化铁厂扩建为和兴钢铁厂,生产出品质上乘的竹节钢,供应上海海关大楼、沙逊大厦、南京中山陵建设。

★1938年9月24日,日寇强行霸占和兴钢铁厂,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才由国民政府收回。1947年7月,和兴钢铁厂更名为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厂(简称上钢三厂);1949年6月被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重工业处接收,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66年,上钢三厂试制成功航空用2Cr 13N I 4M n9冷轧薄板,用于歼击机和强击机的零部件制造;试制成功681防弹板,性能优于苏联同类产品。

★1967年,上钢三厂轧制成功用于原子能反应堆的合金中板和冷轧薄板,以及用于人造卫星和飞机发动机火焰筒的高温合金冷轧薄板、用于扫雷艇的低磁钢、无镍铬火炮防盾钢和新3号耐蚀合金。

★1968年,上钢三厂研制成功钛型材,为我国早期的人造地球卫星制造提供了结构件材料。

★1990年,“上三牌”3C造船钢板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畅销全国。我国 造船史上第一艘获金奖的船只———上海船厂建造的1.23万吨集装箱轮用的就是3C船板。

★1991年12月,上钢三厂宽厚板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当时我国第一条双机架组成的宽厚板生产线。1995年5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全国第一座30吨钢包在上钢三厂热调试成功。上钢三厂先后成功轧制出国内最宽级厚板与世界最宽级不锈钢厚板。宽厚板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产导弹、护卫舰的制造,用于上海市乃至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

★1996年5月,上钢三厂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组建成立浦钢公司。2004年,浦钢2.18平方公里厂区及后滩地区纳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用地,共占世博会规划总面积的40%。浦钢服从大局,2007年7月搬迁至宝山罗泾;11月24日,世界首座C3000型CO R EX炉顺利投产,迈出了我国非高炉炼铁技术历史性的一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举行,昔日的浦钢厂区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世博园区。世博会后,这里再次蝶变为央企总部园区。如今,黄浦江畔的和兴仓库、历城路上的钢铁文化创意墙,都镌刻着浦钢的印记,默默地述说着 这个百年钢企的岁月沧桑。

罗泾新厂的世界首座C3000型COREX炉

▲20世纪40年代上钢三厂外景

▲“上三牌”宽厚板正在装船出口

五钢

★1958年,为了填补上海钢铁工业合金钢的空白,上海第五钢铁厂应运而生。9月21日,作为当时上海“重中之重”工程的转炉车间破土动工,全市各行各业200多家企业近6000人倾力支撑,短短一个月后便试浇出第一炉钢水,被誉为“党和人民的杰作、基建速度的卫星”。

★1960年4月,五钢12吨电炉成功冶炼出第一炉合格的1Cr 18N i 9Ti,打破了苏联专家“在上海不适合冶炼不锈钢”的断言,成为上海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首家企业。1961年,五钢成功试制出首批国产化的航空不锈钢管,填补了国内空白。

★1963年7月,五钢无缝钢管车间扩建投产。此后,多种“高精尖”不锈钢管、合金结构钢管不断涌现,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核能工程等重要领域。五钢成为我国高端不锈钢管生产的重要基地。次年2月,五钢接受生产国产米格军用飞机宽幅不锈带钢的任务,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从坯料到成品完全国产化目标。

★1966年5月,五钢在国内率先采用真空双联新技术熔炼的GH37合金叶片,在420厂“涡喷6”发动机上顺利通过200小时的长期试车考验,真空双联(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工艺在国内首获成功。两年后,第一支大直径钛锭出炉,五钢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钛合金工业化生产的企业。

★1969年至1973年间,五钢多批次为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火箭提供高温合金、钛合金材料,为我国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11月,用于核电工业的纯钛锭研制成功。用此材料制成的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堆芯的核心部件,一直安全运行至今。

★20世纪90年代,经权威鉴定,五钢轴承钢接触疲劳寿命达到并超过世界名牌瑞士SKF实物质量水平。1990年1月,该材料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1993年2月,用于直径大于800毫米烟气轮机的GH738合金涡轮盘锻造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为高温合金军转民用的成功典范。

★2005年5月21日,宝钢股份收购五钢的核心资产,组建特殊钢分公司,后整体划转至特钢事业部。2012年4月,宝钢集团回购特钢事业部,组建宝钢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和宝钢特钢有限公司。2018年10月1日,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成立,专攻以特种冶金技术为核心的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发挥了央企“国之重

器”的使命担当。

▲五钢无缝钢管车间投产

转炉车间破土动工

二钢

★1942年始建,1949年6月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重工业处接管。

★1958年起,二钢在大力发展线材生产的同时,积极开拓线材制品的生产,成为生产线材、线制品的全国骨干企业,素有“中国线材工业的摇篮”之称。

★1985年12月20日,二钢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高速线材生产线;1987年12月11日,高速线材生产线轧出第一卷线材,形成了24个大类、110个品种的产品系列,其中桥梁缆索用镀锌钢丝用于苏通大桥、江阴大桥、舟山西堠门大桥、海口世纪大桥等我国桥梁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

★1987年12月11日,下午5:02分,高线轧出第一卷线材。

★1998年6月9日,二钢与比利时贝卡尔特成立合资公司。

★1992年8月、1997年6月,二钢为配合杨浦大桥建设和周家嘴路拓宽工程,先后关停了两个线材车间,搬迁了培训中心、职工宿舍。

★2006年8月30日,关停了高线厂。

★2010年,线材制品生产线被宝钢金属收购,搬迁至南通。二钢彻底退出了制造业。

★2003年3月,二钢由五钢托管。2016年,二钢股权100%划转至宝钢集团下属宝地置业(现宝地资产)。同年,宝地置业和杨浦科创合资建设“互联网+”产业园———互联宝地。园区保留工业风貌,延续历史人文,吸引了一批互联网+、人工智能、汽车研发、电子竞技和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型高端企业,正逐步成为一个具有产业培育、科创孵化、园区配套等复合功能的上海创新经济高地。

苏通大桥

十钢转型为上海钢铁行业首家公共文化产业园区(红坊)

吴淞口创业园

十钢

★1956年2月,十钢成立。

★1955年,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热潮。当年12月12日,七家私营小厂申请公私合营,成为了上海第十钢铁厂前身。1956年2月1日公私合营的“上海第十钢铁厂”正式成立。

★1962年3月,十钢自行设计建成我国第一条700m m连续镀锡板带机组。

★1977年,十钢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套450m m半连轧热轧窄带机组,被冶金部誉为“窄带钢改造的样板机”。

★20世纪80年代,十钢公司生产的“三川”牌带钢(热轧、冷轧)、镀锡板带和薄壁焊管等三大类品种产量约占全国窄带钢产量的40%。

★1996年12月20日,十钢进入五钢。

★1999年,十钢与美方合资的实达精密不锈钢项目工程在莘庄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其生产的超薄、超平、超硬不锈钢带材填补了国内不锈钢产品的空白。

★2005年,十钢与上海市城市雕塑中心签约,进行保护性改造,转型为上海钢铁行业首家公共文化产业园区 (红坊)。

★2006年9月6日,随着青浦冷轧厂的关闭,十钢50年的钢铁生产史划上句号。新十钢创意产业集聚区连续数年跻身上海市十大优秀创意产业集聚区行列,成为上海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2016年4月,十钢划归宝地置业(现宝地资产)。百年上钢,栉风沐雨。

火红年代,钢花飞舞。

党的光辉,照亮炉台。

振兴图强,飞天入海。

联合重组,薪火相传。

厂城融合,转型发展。

凤凰涅槃,再谱新篇。

我国第一条700毫米连续镀锡板带机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