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媒体与读者粉丝鱼水相依。一路走来,正是你们的陪伴和守候,成就了我们的价值和意义!你们的每一次微笑和肯定、睿思与建言,都是我们坚定前行的动力。
开放、倾听、创新、思进!7月24日,中国宝武融媒体平台读者座谈会在互联宝地举行,集团总部及子公司宣传文化体系人员代表,融媒体平台读者粉丝代表,以及媒体中心采编人员代表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感悟。
见面会上,记者、编辑们讲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吴永中分享了参与打造“博成论坛”管理评论专栏的收获;王磊分享了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时令人感动的宝武人、宝武事。张琴讲述了官微小编的N宗“最”道出了编辑工作的酸甜苦辣;张萍讲述了“我的宝武故事”征文活动的背后故事。
最让我们激动、感动,且收获满满的是与读者粉丝们的交流,他们有的讲述了自己的媒体故事,有的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梳理整理后,在这里与新老读者粉丝共享,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们相约每一天。
宝武媒体相伴的那些年那些事
王成超(中国宝武扶贫干部):
官微主动对接,开启中国宝武罗田消费扶贫的序幕
疫情初期,地处武汉“1+8”都市圈的罗田县农产品严重滞销,市场主体和贫困户生产生活遭受重大影响。关键之时,中国宝武宣传部和媒体中心主动对接。4月8日,武汉刚刚重启,媒体中心就联系罗田县消费扶贫事宜,第一时间在官微上推荐罗田农产品,开启了中国宝武罗田消费扶贫的序幕。4月14日,集团宣传部和扶贫办召开扶贫宣传工作专题会,全方位宣传宝武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10个贫困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至今,宝武及生态圈伙伴在罗田购买农产品超过1500万元,让市场主体经受住了冲击、贫困户切实增收。
岳磊(宝钢股份营销系统北方公司):
驻外期间,无论东西南北总有中国宝武报相伴
我于2006年进宝钢,从一进宝钢就和《中国宝武报》的前身《宝钢日报》常相伴。我驻外时间比较长,对集团公司的一些信息了解大都通过中国宝武报。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单元创新创业故事的宣传,并增强互动性。
李剑(好奇供应链有限公司):
卖卷大叔的“宝武故事”
我从1998年开始做宝钢彩涂,从当年年产量30万吨,到现在100万吨,几乎见证了宝钢彩涂由强到更强的全过程。我从青春少年变成了油腻大叔,也从当初的经销商正式升级为认证经销商,卖卷的初衷也从养家糊口升华到一种情怀。因此在“友爱的宝武”微信上看到“我的宝武故事”征文之后,也凑热闹写了一篇。
希望官微能不定期推出有奖问答,问答的题目可以是厂史等方面,提高参与度与互动性;定制一些虽小但较有纪念意义的粉丝奖品,可以是一幅照片也可以是一块彩涂样板等。
汤明(宝武重工):
官微铁粉,每天等推送
我从去年11月28日关注“友爱的宝武”,第一感觉很新鲜,Q版的卡通形象、趣味的小编名字、丰富的新闻资讯以及海纳百川的留言,都是我写材料的万能宝库。我每天都会刷着手机,等待推送。
5月24日,我参与了官微扶贫报道相关留言点赞活动,万万没有想到被选为最友爱的粉丝。6月12日,我收到了媒体中心寄来的活动赠品,精致小巧的云南工艺品、农家土蜂蜜、香气诱人的普洱茶,还有补血的红糖……活动很温暖,产品很正宗,感谢媒体中心所有可爱的“英雄人物”。
赵剑华(梅钢炼钢厂):
希望挖掘、培育、用好基层单位的宣传人才
希望集团宣传体系能够为基层员工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去发掘、培养、用好他们,也能从他们中吸收到好的灵感,为宣传工作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希望“友爱的宝武”官微能够设计一些简洁、新颖的模式,让员工在阅读中读出乐趣。
梁伟(宝钢股份冷轧厂):
期待在中国宝武抖音号看到更多普通工人的故事
我是一名操作工,是中国宝武抖音号的粉丝。因为自己也拍摄制作小视频,希望能够有播放的平台,因此对这方面的平台比较关注。希望之后能够在中国宝武抖音上看到更多一线工人的身影与故事,看到我们普通工人的平凡故事。
赵莹(宝钢工程):
做好一篇新闻,需要用心去挖掘、倾听、感受其中的闪光点
在听几位记者、编辑分享背后的故事时,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深有感触,真正做好一篇新闻,需要用心去倾听、去感受新闻中的闪光点,捕捉读者的心。希望《中国宝武报》、“友爱的宝武”官微可以多开辟宣传各子公司产品、技术以及业务的专区栏目,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宣传公司专业能力。希望“友爱的宝武”进一步创新宣传模式,让更多的基层员工感知并参与其中,增强对宝武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于伟忠(宝钢股份炼铁厂):
通过协会专版的参与,更体会到了编辑的不易
5月份,宝钢股份舞蹈协会在《中国宝武报》做了一个专版。我从编辑联系、组稿等环节都参与其中,切实体会到了编辑的辛苦与不易。通过参与组稿,细细阅读舞协成员的感悟与体会,对于他们的了解也更为深入了,非常感谢这个平台。
李建涛(集团公司财务部):
两次投稿让我切实感受媒体人的专业、负责与辛苦
今年上半年,我投过两次稿子,让我感触很深。投稿后,没想到编辑很快给我回了邮件,要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包括一些专业性的背景都了解清楚,非常专业、负责。第二次投稿在官微推送之后,需要作小小的调整。当时已接近半夜12点。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给编辑发了微信,没想到第一时间收到了回复和处理。
媒体中心有多个平台,各个平台间的联动性能否进一步增强;官微能否增加一些服务功能,比如员工HR服务相关查询、厂区智慧制造等相关数据的查询等。
张维忠(马钢股份炼铁总厂):
我的留言被官微入选了130余次
我是宝武融媒体的铁杆粉丝。每天阅读“友爱的宝武”官微,都能感受到媒体中心各位老师用心的编排和创新求变的慧心。我第一次在官微留言是在今年1月2日发布的《回首2019,点燃2020》。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早晨是在上班的厂车上阅读到这篇文章的,突然间就萌发了一个念头,不能只阅读不参与。媒体中心的老师那么用心,自己的参与也要花点心思,所以每次都会通读提炼文章核心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悟所得,至今已有130余次留言入选。
叶晓露(宝武智维):
进一步加大图片使用,
适应碎片化和短平快的阅读模式
听记者、编辑们讲述背后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是你们让我们在媒体平台上看到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推文,以及中国宝武报版式设计的变化、栏目的灵活丰富和官抖的精心打造。特别是“我的宝武故事”和“我的宝武老物件”栏目让我们看到老一辈人的钢铁情怀和我们企业发展的轨迹。作为一名90后的宣传工作者和宝武融媒体平台的忠实读者,期待官微能增大图片比例,在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下更快地消化吸收,增强认同感。
夏辰(宝钢包装):
宝武媒体人的责任和付出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变化
宝武的变化深入人心,我们时刻都能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宣传的力量。宣传就是力量,信息就是价值。正是这种力量、价值与付出让我们读者真正感受到了企业的变化,激励我们不断努力,给我们奋斗的动力。
原来我是一名读者,从今天以后我就是一名忠实粉丝,而且会带动身边人宣传我们的媒体。上下联动,提升全体宝武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提振行业信心、企业信心和职业信心。
袁继烈(中国宝武退休员工):
你们既是宝武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宝武精神的践行者
中国宝武报和我相伴已有38年,前35年是工作上的陪伴,近3年是生活上的陪伴。企业新闻跟社会新闻相比,专业性非常强。我们的记者编辑大多数不是学钢铁出身,要写出一篇篇有力度有深度有分量的专题报道,必须要下大功夫。你们既是宝武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宝武文化宝武精神的践行者。期待宝武融媒体越办越好,成为卓越宝武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成为联系企业与员工的一座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