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武故事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8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1-20

我的宝武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时光荏苒 感谢相遇

□周锡岚

我的父亲是钢铁战线的一名老兵,他和母亲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的上海大学生。父亲大学毕业的第一个工作地点在鞍钢,后来到北京,再后来去支援包钢建设,直到退休都没有离开钢铁行业。受父亲的影响,当年我报考了北京钢铁学院。1987年,我毕业分配到了宝山钢铁总厂自动化部冷轧站。同学给我的留言是:你跨越了黄河,又跨越了长江。

我们来的那年正是宝钢二期投产建设的前期。为了冷轧厂的顺利投产,那年分配到冷轧站的人特别多,大中专学生将近三十人。我们报到后就开始了集中培训,在月浦的淞浦中学学习德语(冷轧生产线大多是德国引进)和生产工艺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情况。那段时间我仿佛仍在学校一般,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不过这次的学习更加注重实践性,都是由冷轧站去德国学习的师傅们担任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很快,我们都分到了各个机组,进入了紧张的计算机系统调试。我被分配到了FLS机组,也就是生产控制系统。我在冷轧厂工作了五年,看着冷轧五机架轧制出第一块冷轧钢板,看着各个机组生产陆续达标,冷轧钢板的产量不断增长,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感到由衷地高兴。1992年,我的工作由现场维护转成了系统开发,先后参加了2030冷轧FLS系统升级改造和9672系统中生产组的系统开发。

1999年初,我来到华宝信托的发展研究中心,最初准备做研发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开发,后来转做行业研究员。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又开始新的征程,利用业余时间修了第二专业。当时,华宝信托的证券投资业务在信托公司中很有特色,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我为自己是投研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做行业研究很累,除了准备案头工作,还经常要出差去上市公司现场调研,分管行业的上市公司大多在偏远地区,舟车劳顿。为及时给出研究报告而经常加班,但是因为热爱,所以并不觉得辛苦。我从工作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结交了很多朋友,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时间荏苒,转眼我就到退休的年龄了。我的职业经历很简单,都是在中国宝武度过的。感谢中国宝武给了我职业发展的大舞台,虽然没有成为其中特别优秀的份子。就像大多数平凡的普通人,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完美的句号。最后拿我喜爱的一首老歌结束: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

(华宝信托资产管理部)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严桂兰

从配电女职工到胶带巡检工再到给料工,从女人堆到全是男人的地方,不光是角色的转变,更是工作的强度改变。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一个传统观念———女同志娇气,怕脏怕累,很多岗位不能干。

2007年7月,我从一名配电工转岗成为一名胶带巡检工。当班时跟着师傅学习实践操作知识,休息时学习理论知识,半路出家的我一个月后就能独立上岗,而且成为胶带巡检队伍中的主力军。

今年3月,我从一名胶带巡检工成为给料工,且被安排在高炉生产的重要岗位。当班时要看守10条胶带运行情况,负责3台翻板的转换工作,同时还有一台小车的对位情况。在这条高炉生产线上只有我一名女职工,领导给我的绩效考核系数和男同胞一样。我绝不能输。

我这里是高炉生产的生命线,生产需要的原料和燃料都是经过我的岗位然后输送到矿槽。我把每台设备运行情况都记在心中。刚刚过去的6月份,雨水较多,Q 107胶带在输送块矿时经常出现下料斗堵塞情况。我坚持接班时首先疏通料斗,在生产过程中一刻不停地关注运行情况。三台翻板的转换工作要求胆大心细,对位不到位或者过度,都会影响高炉生产。刚学会的头一个星期,我常常一个人模拟转换翻板时的要领,以确保操作无误。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马钢港料总厂)

难忘南极

□滕林宝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我有幸两次踏上南极。2001年11月15日,我光荣地成为中国南极第18次科学考察队成员,随“雪龙”号科考船远征南极,建设长城站“宝钢楼”。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极。

南极,那里有震撼灵魂的生态,有憨态可掬的企鹅,有朝气蓬勃的考察团队,也有喜极而泣的欢乐,终生难忘。特别对国家、国旗的认识和感情得到升华,加深了我对祖国、国旗的理解。记得原来的国旗经过风雪的洗礼和阳光的照射要退役了,那天我们全体科考队员穿着统一的队服,整齐列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庄严地升起国旗。大家向国旗行注目礼,有的人还敬军礼,感到祖国就在我身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一面在南极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形象、中国的力量。

正因为我们心里装着祖国,感觉对工作有无穷的力量,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南极,每天风力5—10级,雨雪天天下,寒风刺骨。我们8位同志在站长指挥下,顶风冒雪,仅用78天就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2007年12月,我又一次踏上南极长城站执行任务。印象深刻的是“雪龙”号停靠智利,在当地引起的轰动。我们回程从智利飞到法国巴黎转机。当我们一行人统一穿着考察队队服参观埃菲尔铁塔、徜徉在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更加体会到祖国的强大、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在南极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那是超越、攀登,那是爱国。在目前企业“二次创业”的形势下,我们正需要这种精神。相信我们的工作生活会和伟大祖国发展同步,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朝着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

(宝地资产技术服务分公司)

长大后,我成了您

□余江华

1964年车轮公司投产,当年我的父母调入这里,第二年中国的第一块辗钢车轮诞生,我也在这年出生了。

我的父亲进轮箍厂是做钳工的,在机修车间维修车轮轧制线。当年的钳工,靠的全是脑子灵活手里有活,受过的教育和历经的生活,让他很快在青工中脱颖而出。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热水瓶、洗脸盆、被单等,都印有大红的“奖”字。

后来,厂里成立了集体科,对外挂焊管厂厂牌算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父亲又被委以副职主管经营,在车间检查工作有时会和我相遇。那时我是加工车间电工,主要维护一排排的车轮加工机床。每次见到他,我主动打招呼:你好。有一次同事听见了说,你对你爸说你好?我回答:是啊,在厂里是同事嘛。

历史写在厂志里,藏在档案资料中,更是留存在老一辈的记忆中。在我向父亲介绍他退休后车轮公司发展的大手笔和点点滴滴时,父亲也会把他当年的经历慢慢向我道来,说说那我没来得及看到或没能看懂的马钢车轮创业起步的二十年。

我作为技校毕业的钢铁工人,一路走来做过生产一线电工,当过倒班值班调度,两次参与了十年一度的厂志编撰,多次单独或协助媒体采访当年的老领导老职工,撰写、拍摄了无数关于马钢车轮的报道、视频和照片,为中国辗钢车轮五十周年推出的车轮展厅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回首一望,人生最好时光全是伴着马钢车轮同行的,又生多少感慨。

在今天,如果说还有什么精神追求的话,曾与同龄的马钢车轮共荣辱,能成为“马钢交材公司资深员工”就是永久的个人荣誉。

(马钢交材)

我家的交通工具进行曲

□王开平

2013年我家买了一辆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到小轿车,我家交通工具的变迁,正是中国宝武欣欣向荣、成为全球钢铁行业引领者、走向美好未来的真实写照。

记得小时候,看到别人骑着永久牌的28式自行车在路上飞驰时,我心里无比羡慕。那时,矿里粗放式经营,我家收入有限。直到1982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爸妈看着别的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才咬咬牙给我买了一辆飞鸽牌26式自行车。放学回家和小伙伴们一起飙车,感觉爽呆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矿里调整产业结构,依据自身优势和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并加工具有一定附加值的烧白粉、轻烧等系列产品。1996年10月,矿里又建成了一条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石灰石生产过程中的筛下废弃物,生产“武钢牌”硅酸盐水泥。我家的日子随着企业的发展好多了,手头渐渐有了一点结余。看到别的家庭用摩托车作代步工具,爸妈一商量,拿出缩衣节食省下的钱买了一辆摩托车。

到了21世纪,矿里坚持科学、绿色发展,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走矿石深加工的发展道路,生产并开发“双高”产品,于2002年建成颗粒灰生产线,2003年建成了年产18万吨活性灰一期生产线,效益慢慢好起来了。矿里的发展越来越快,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了。2004年,我家在武汉市江夏城区买了一套138平方米的商品房,2013年又买了一辆东风日产小轿车。每天开着小轿车上下班,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事。

如今,在我们矿区超过半数的职工都住在城区,开着小车上下班。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矿工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红火日子。

(武钢资源乌龙泉矿业)

不做“歌德报”,要当“啄木鸟”

(上接第1版)

陈德荣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宝武谋划“十四五”战略规划,“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的愿景没有变,“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使命没有变,但我们的目标更加高远,要做一个有情怀、有使命、有担当、有未来的伟大企业。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中,如何塑造我们自己的英雄,弘扬钢铁人承担的使命、担当和作为,宝武新闻工作者大有可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积极投身其中,才能不负历史、无愧时代。陈德荣要求,宣传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多种手段,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国宝武的各项要求上来,让员工入脑入心,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要弘扬基层好的经验、做法和员工的优秀事迹,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勇争先、万马奔腾的局面。他强调,要强化舆论批评监督,报纸不能成为“歌德报”,唯有积极发挥舆论批评监督的作用才能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人要当“啄木鸟”,要树立“宝武内没有人可以不接受监督、没有人可以不接受批评”的观念,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氛围。要推动媒体改革,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人要提升业务能力,运用多种手法,增强宣传效果。同时,在全媒体时代,要驭兵于全民之中,搭建平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让大家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宝武媒体事业之中。

陈德荣勉励中国宝武新闻工作者要以“激”字为目标,既能激昂向上,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又能反向刺激,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统一思想,引导员工向着“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的伟大目标共同奋斗。

满怀激情畅论宝武新发展

(上接第1版)“的确如此,而且此次决策人研修又是在中国宝武成功跨越亿吨规模、开疆拓土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推出了《中国宝武“十四五”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国宝武国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司高管的两份精彩解读生动清晰,可以说,道与术兼备。”另一位代表转过头来加入了讨论,脸上兴奋之色还未褪去。

诚如大家所言,“一以贯之,衔接紧密”,是所有与会者的共同观感。学习传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宝武“十四五”战略规划纲要》解读、关于《中国宝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报告、12个大调研成果发布……此次集中研修,既是中国宝武对国家战略的深入领会和坚决执行,也是中国宝武在亿吨规模基础上的一次再出发,让人倍感激动和振奋。一位代表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两天半的议程中,自己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当前,‘钢铁荣耀铸梦百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正在前所未有地激发着全体干部员工的激情和自信。在这里,又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有种被‘点燃’的感觉。这是一个蓬勃向上的企业,才能带给人的感受!”

2亿吨宝武全新出发

《中国宝武“十四五”战略规划纲要》的解读,无疑是此次集中研修的一个重头戏。从内容来看,“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的愿景,“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使命,“一基五元”的业务组合均没有变化。但正如陈德荣书记、董事长在大会发言中指出的,“我们的目标更加高远”。规划明确指出———要形成超亿吨产能、万亿资产、万亿营收、千亿利润规模,打造若干个超千亿营收、超百亿利润的支柱产业和一批超百亿营收、超十亿利润的优秀企业。一个“超”字,意味深长。

一位来自新材料产业的管理者,对新规划的理解很有代表性———“毫不动摇的愿景使命,充分展现了宝武的战略定力。一个‘超’字则充分体现了我们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当然还有战略自信。”这样的自信,显然是有底气的。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国宝武引领行业整合融合,先后重组马钢、重钢、太钢等钢铁企业,规模超亿吨,提前实现了“老大”目标和全球规模引领。同时,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先行先试,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三级管控体系和现代化的企业治理体系与能力,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宝武之治”。

一位常年在沪外企业工作的管理者感慨地说,“一亿吨产能过去真不敢想,但现在都已经实现了。事实证明,中国宝武这几年的发展是走对路子了。曾经的怀疑、困惑、顾虑,现在都变成了无比的自信和坚定。”马钢集团的一位管理者说,“千亿马钢”一直是我们的梦想,但始终未能达成。今年是马钢整合融合的第一个完整年,马钢的销售收入就有望突破1200亿,人均吨钢也将从六七百吨的水平突破到千吨。如果说一年来整合融合的成果已经让马钢干部员工看到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此次集中研修,我们更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真有一种意气风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主题。《中国宝武‘十四五’战略规划纲要》中‘三高两化’的战略举措和路径,完全是对这一主题的贯彻落实。可以说,目标宏伟、路径清晰,给我们各子公司指明了方向。这无疑是中国宝武从‘老大’到‘强大’的战略蓝图。”很多子公司管理者认为,战略规划的方向和路径都已经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各家子公司如何将战略规划落实落地。对此,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观点鲜明的想法,如对标找差要“宁当快牛被鞭打,不当慢牛被淘汰”、人才培养“猛将必发于卒伍”、评价机制要“奖不心疼,罚不手软”、开疆拓土要“法务先行”……“信息量太大了,回去真得好好消化,原汁原味地宣贯下去。把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都统一到此次研修的精神上来”,一位子公司管理者一边记录一边说。

3攻坚克难改革者胜

“从这次集中研修设置的内容来看,中国宝武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改革攻坚的决心更加坚强、意志更加坚定,改革的层次可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午餐时分,一位刚参加《中国宝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学习的管理者说。在他看来,本次研修既有对国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解读,还特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作了专题报告,更有关于《中国宝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囊括了实施方案、改革发展12大工程以及一级子公司未来三年改革实施要点。“这既是冲锋号,也是施工图,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很多参加集中研修的管理者认为,“混改”是中国宝武新三年改革攻坚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此次研修的重点。“改革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改革,要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个别板块,原则上中国宝武的一级子公司都应该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一位管理者直言:“陈德荣书记、董事长的这些观点,就是混改的方法论。”他表示,在《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做到“应混尽混”“能混快混”“已混深混”,原则上一级子公司完成混改上市,持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切实深度转换经营体制机制。“过去,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混改’已是改革的深水区,虽然石头摸不到了,但此次集中研修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极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实操。”

“放权!放权!放权!”陈德荣书记、董事长在研修总结讲话时大声疾呼三次“放权”,给管理者留下了震撼的印象。“这是一语击中了大家的心病”,一位子公司管理者坦言,从传统的产业公司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充分授权势在必行。但现在总部还是管得太多。这位管理者还在小组讨论中“实锤”爆料———在与一家民营企业项目合作时,这家民营企业一周就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反观宝武方,一周时间,也就是打了一份报告,后面还有长长的汇报链。他讲述的案例立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放权不是当‘甩手掌柜’”,审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建议,授权要受控,授权的同时加强监督监管,特别是要利用好大数据,建立大监督体系,确保合规经营、稳健和可持续发展。陈德荣书记、董事长在小组讨论中明确指出,集团总部管什么,就是规划和投资规范两件事。否则,权力无限上升,责任无限下放,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是总部机关化的顽疾!新的三年任期,要大幅度向子公司放权!

“混改”的目的之一,是转换体制机制,尤其要用活激励机制。《中国宝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许多管理者不约而同地谈及与优秀民营企业对标找差的感受。在大家看来,民营企业的优势,一是效率,二是激励。但这些机制不是民企独有的,只要思想解放,我们也可以用,要杜绝“高水平的大锅饭”。有条件的子公司可在超额利润分享上积极探索,让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更加有获得感。

天色渐暗,但分组讨论还在热烈的持续中,关于改革的话题所占用的时间最多,不少发言者显然还意犹未尽。大家都意识到,正如陈德荣书记、董事长所指出的,“没有改革,中国宝武就走不远,甚至会陷入生存困境,唯有改革者胜”。

站在中国宝武130年的历史当口,以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催生中国宝武的各项事业向前推进,基业常青,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这,必然是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期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