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蓝令人醉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始建于1934年,前身是西北实业公司所属的西北炼钢厂。新中国成立之初,太钢就被国家定位于发展特殊钢。在党的领导下,太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立志产业报国,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如今的太钢,已经发展成为集铁矿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全流程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不锈钢领军企业。太钢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钢铁工业乃至中国制造由弱到强的一个缩影。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2017年6月22日和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太钢考察调研,对太钢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予以肯定,寄予厚望。在高端碳纤维生产线,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太钢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发扬工匠精神,在创新上再加把劲,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在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太钢要再接再厉,在不锈钢领域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太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时刻,太钢正式成为中国宝武大家庭的一员。中国宝武与太钢集团的联合重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深化央企与地方经济深度合作,支撑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重要举措。太钢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太钢干部职工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山西省和中国宝武的共同支持下,快速实现协同效应,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巩固全球不锈钢领军企业地位,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升太钢集团对山西省经济贡献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力争5年内把太钢建设成为中国宝武不锈钢产业一体化运营的旗舰平台公司、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全产业链企业。
让我们走进太钢,感受太钢人的创业历程、铿锵脚步和奋斗精神。
发展 历程
NO.1
艰难岁月
▲西北炼钢厂远景
山西素称煤铁之乡,矿产资源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就开始冶铁以铸刑鼎及甲、杖等物。汉代,山西所冶之铁,除制造农具外,还可制造武器及生活用品。唐、宋后,山西冶铁业达到鼎盛,工艺更臻炉火纯青。清末,洋铁入侵,山西手工制铁日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新式冶金工艺被大规模引进,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就是这一时期筹备创建的。
1912年9月,孙中山到太原视察,认为山西“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前途不可限量”。他的这一见解,对山西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32年1 月,阎锡山开始筹建西北实业公司。同年6月,西北实业公司成立炼钢筹备委员会,抽调曾留学欧美和日本的冶金技术专家组成执行委员会进行建厂规划,初步计划建设一个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其规模之大、设备之新、投资之多,为西北实业公司所建30多个厂矿之冠。
1934年3 月,阎锡山拟定了西北炼钢厂的建设计划。1934年8月8 日,占地300亩的西北炼钢厂在当时太原城西北的古城村正式开工建设。
1937年,西北炼钢厂基本建成,并计划于10月投产。“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西北炼钢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被迫疏散至川、陕、甘等后方。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西北炼钢厂被日军占领。
1945年8 月15日,抗战胜利。西北实业公司于1945年9 月1日正式接收西北炼钢厂。
NO.2
崭新征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太钢厂区
1949年4月20日,太原市城北郊区获得解放,西北炼钢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获得新生的太钢人以极大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投入到生产的恢复和建设中,太钢由此开启了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太钢人牢记责任与使命,矢志不渝地发展特殊钢,将一个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钢厂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大型特殊钢联合企业,奠定了在全国特殊钢行业的龙头地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全国第一次钢铁会议把太钢列为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决定在太钢建立以冶炼和锻造特殊钢为主的电炉炼钢部,生产特殊钢。
1952年4月和9月,电炉炼钢部(第三炼钢厂前身)、薄板部(第二轧钢厂前身)相继成立,太钢开始了生产特殊钢、优质钢的历史。
1952年9月,太钢成功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掀开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崭新篇章。
1954年7月,太钢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硅钢,轧制出新中国第一张热轧硅钢片。
到1960年,太钢生产的特殊钢种扩大到400余种,并能大批量生产军用软磁钢材、电镀扁钢、大炮用钢及合金结构钢板,基本完成向中型特殊钢联合企业的转变。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七十年代,太钢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初步成为年产100万吨优质钢的大型特殊钢联合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向着建设我国大型特殊钢联合企业的目标迈进。“六五”和“七五”期间,太钢着手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企业规模和品种开发能力迅速提高。这当中,1986年8月,年产合金钢板坯50万吨的1630毫米立弯式合金钢板坯连铸机开工建设。1988年10月投产,标志着太钢合金钢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八五”时期,太钢先后进行了以1350立方米高炉、尖山铁矿和1549毫米热连轧工程为主体的一系列技改和建设项目,为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规模奠定了重要基础。
NO.3
不锈之路
▲太钢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及相关配套项目竣工投产
不锈钢是世界冶金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不锈钢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钢作为我国最早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对不锈钢事业始终矢志不渝,历经艰辛探索与奋斗,推动中国不锈钢产业奋力前行。
1952年9月,太钢成功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并用不锈钢制成一个银光闪闪的宝塔,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第一炉不锈钢的冶炼成功,揭开了太钢不锈钢生产的序幕,也从此掀开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崭新一页。
1963年,中央决定引进国外设备,在太钢建设一座年产3万吨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工厂。1967年6月,太钢第七轧钢厂破土动工。同期,又新建了不锈钢中板、冷轧生产线和转炉、电炉,太钢具备了一定的不锈钢生产能力。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太钢先后实施了不锈钢氩氧精炼炉、不锈钢板坯连铸机等技术改造工程,创造了我国不锈钢工业的诸多第一,形成了年产1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这当中,1985年12月,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1280毫米立式不锈钢板坯连铸机在太钢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不锈钢连铸技术的空白。
1997年10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对下属不锈钢生产主体厂三钢厂、五轧厂、七轧厂和金属制品厂进行重组,独家发起,募集设立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太钢不锈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9年12月,不锈钢氩氧炉及连铸机改造工程竣工投产,3座18吨氩氧炉中的2座扩容至40吨,形成年产25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
进入新世纪,太钢确立了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利用世界不锈钢工艺技术装备发展最新成果,自主创新,着手实施技术改造“两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0年起,实施不锈钢系统改造和不锈钢冷轧薄板扩建改造两大国债项目,形成了年产1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进入了世界不锈钢十强行列。第二步,从2004年起,实施了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及相关配套项目,实现了全流程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太钢形成了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
NO.4
转型升级
▲太钢岚县矿业公司磨磁车间
面对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太钢坚持做强主业、延伸发展、多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确立了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和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
从2008年起,先后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线、不锈钢精密带钢生产线和不锈钢冷轧宽幅光亮板生产线,有力带动了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010年,与中国有色集团共同建设的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年产镍铁8.5万吨的能力,对于缓解我国镍资源短缺局面、促进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12年起,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建成高端碳纤维生产线,填补了国内高端碳纤维生产的空白。
2012年7月,太钢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突破我国长期以来细粒赤铁矿选矿技术难关,建成亚洲规模最大、工艺装备最先进的吕梁岚县袁家村铁矿,为我国微细粒嵌布的难处理铁矿石开发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有效缓解国内铁矿石资源紧张、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进一步提高太钢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4月,世界上最先进的硅钢冷连轧生产线建成投运。该生产线采用国际一流的工艺技术,具有大型化、连续化、紧凑化和高效、绿色等显著特点,可生产高牌号、高磁感无取向冷轧硅钢,能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所需硅钢材料。
2014年7月,世界上第一条工序集成度最全、最高和节能环保效果最优的不锈钢冷连轧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太钢在冷轧不锈钢工艺技术上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新飞跃。
2018年4月,太钢不锈钢棒线材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不锈钢棒线材轧制工艺技术和装备,可实现轧制、退火、精整、打捆等各工序的动态优化,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棒线材生产线之一。
2020年6月,太钢中厚板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对于优化太钢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