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21日,武钢集团召开成立大会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很深的钢铁情结。邓小平曾经指出:“关键是钢铁,钢铁上不去,要搞大工业是不行的。”旧中国留下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钢铁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又是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瓶颈,国民一心,即便节衣缩食也要把钢铁企业建起来,因此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对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国家钢铁工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缺乏资源的重重困难中,建设者和生产者甘受“先生产,后生活”之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当经济规模发展起来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凸显起来。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终于启动了钢铁企业走向市场的总开关。
我国钢铁行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从开展放权让利试点、扩大钢铁企业自主权起步的。1978年10月,重钢被四川省委确定为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的试点企业。1979年7月,上海市冶金工业局试行全行业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额分成的办法。
1980年,武钢被列为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企业。武钢抓住这一契机,努力掌握、消化、发展“一米七”引进技术,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狠抓以“三规三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工作,使武钢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生产有了较快发展。
下一步,武钢该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摆在公司领导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1988年9月,武钢总经理黄墨滨在听取调研汇报后表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他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这一命题。他带领班子成员查询了大量资料,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在武钢创建“质量优先”文化。质量成为武钢发展的内生动力。1991年2月20日,新华社播发通稿称: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经验,为中国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武钢也成为冶金系统第一家获得国家质量奖的特大型企业。
1992年11月21日,武汉钢铁公司更名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集团”),并组建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1992年12月24日,重庆市成立以重钢为核心企业的多种类型企业单位参加的多层次经济联合体,重庆钢铁公司更名为“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重钢集团”)。重庆铁合金厂、江津钢铁厂、重庆无缝钢管厂、重庆耐火材料总厂、重庆钢铁研究院等“四厂一所”进入重钢集团。
1992年,上海冶金工业局所属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实行企业重组,将产品相关联的钢铁企业分别组建成上海第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上钢一厂)、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上钢三厂)和上海五钢(集团)有限公司(原上钢五厂)三个企业集团。1995年7月,上海冶金工业局改组为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此后,各钢铁企业,特别是老企业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份制等更深层次的改革。
1993年9月1日,马钢正式重组为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钢股份”)。1993年11月3日,马钢股份H股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1994年1月6日,马钢股份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马钢股份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
1993年12月,韶关钢铁厂更名为“广东省韶钢集团公司”。1995年,成为广东省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企业,更名为“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4月,韶钢以其下属的9个资产优良的铁钢材生产厂为主体改组,独家发起募集,设立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韶钢松山”);5月8日,韶钢松山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4年10月,以上海梅山冶金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并相应成立监事会。1996年6月12日,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调整资本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将上海梅山冶金公司改制为由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全资子公司———梅山钢铁有限公司(简称“梅钢”)。公司拥有炼铁、烧结、焦化、炼钢、轧钢等主体生产厂。
1994年11月2日,重钢集团成为全国100家现代企业试点单位之一。1995年6月19日,重钢集团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8月11日,重钢集团以钢铁生产经营主体部分单元的资产及相关负债,组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钢铁”)。10月17日,重庆钢铁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5年9月27日,以新疆八一钢铁总厂为主体成立新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11月,更名为“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底,更名为“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5月,鄂钢整体转制为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由工厂制向公司制模式转变。
1997年11月7日,武钢集团作为发起人,将其下属的冷轧薄板厂(含涂层带钢车间)和冷轧硅钢片厂的全部经营性资产投入,成立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钢股份”)。1999年8月3日,武钢股份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钢铁工业曾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最早、最全面的工业门类之一。在改革开放时期,它率先走向市场经济,率先对外开放,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极大促进了钢铁生产。
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为了这一刻,中国钢铁人艰苦奋斗了100多年。
改革春风复苏了大地,
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中,
钢铁人接过时代接力棒,
革故鼎新,奋力拼搏,
推动我国钢铁工业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