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炼钢厂工人参加工卫旅开赴抗日战场
1932年,西北实业公司筹建西北炼钢厂。其后,该厂历经军管理第六工场、太原铁厂、西北炼钢厂、西北钢铁公司的演变,于1950年更名为太原钢铁厂,并于2020年汇入中国宝武。
“七·七事变”后,日寇加紧了向华北进攻。随着战局的发展,迁至太原的中共北方局加强了组织工人武装的工作,策划利用“九·一八事变”爆发六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会和示威游行,进而建立工人抗日武装。
1937年9月18日下午,西北炼钢厂千余名工人与西北毛织厂、西北印刷厂、西北织染厂等兄弟厂的工友汇合后,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大队伍开进到海子边纪念大会会场。会上,西北炼钢厂工人代表郎觉民以亲身经历控诉日寇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代表全体集会工人要求建立工人总工会和工人武装纠察队,发给工人武器保家卫国。晚上11点大会结束后,未达目的的工人们开始了太原前所未有的大游行。游行队伍涌向省政府,要求政府答应工人武装抗日的要求。迫于压力,阎锡山答应拨给工人500支冲锋枪、2500支步枪。初尝胜果,与会的3万多名工人又一致通过成立山西省总工会的倡议。
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武器,建立工人武装便水到渠成了,“参军去!打鬼子去!”的倡议顿时在太原工人队伍中传响。9月24日,党领导下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在太原宣告成立。不久,自卫队就发展到800人左右,成为一个总队,下编两个大队、五个中队,每个中队下有三个分队、九个小队。加入总队的西北炼钢厂工人有60多人。
10月下旬,忻口和娘子关形势吃紧,太原危在旦夕,上级决定自卫总队撤离太原,到文水、交城、汾阳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即,自卫总队被编入山西新军,称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工人武装。参加工卫旅的西北炼钢厂工人秉持工人阶级团结协作、纪律性强、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在山西战场将近两年的反扫荡斗争中英勇杀敌,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有些工友壮烈捐躯。
自卫总队撤出太原时过于仓促,不仅枪支弹药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后勤物资供应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被服奇缺。眼看冬季越来越近了,工卫旅首长决定由一大队五中队配合工卫旅晋中办事处和八路军的一个连袭击生产布匹的敌益晋公司,抢夺布匹。五中队的副队长是原西北炼钢厂党支部书记白俊卿,他带领战士摸黑袭击日军的驻地,在白刃战中消灭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夺取的布匹整整装了四十马车。我方一枪未放,也无一人伤亡,堪称完胜。1938年2月,原西北炼钢厂工人王福旺、王银山在离石县九里湾与日寇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第二天,已任营教导员的原西北炼钢厂工人张毓行在汾阳岩村与日寇激战一天后壮烈殉国,年仅22岁。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原西北炼钢厂特派员王其昌同志的牺牲最为惨烈。1939年春,日军集结五千余人包围了文水县北胡家堡,我军只有工卫旅、一二〇师、牺盟会抗日决死纵队各一部以及文水县县大队组成的兵力一千余人,力量相差悬殊。在此危急时刻,担任工卫旅特训队指导员的王其昌毫不退缩,带领特训队一连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杀出了一条血路,掩护大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而他却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同厂工友王喜山等见状,执意要背他走。王其昌拒绝了:“我怕是不行了,你们快走!”随即,他从身上艰难地解下皮包递给王喜山,让他把皮包里的文件和党费交给党组织。说完,他又向同志们要了五六颗手榴弹,含泪对同志们说:“我已革命成功,你们快往外冲吧!”战士们撤退后,数十名日本鬼子包围了上来,他腰捆手榴弹,拉响弹弦与鬼子同归于尽。牺牲时,王其昌年仅22岁。
1940年冬,日寇向晋绥边区的大门———八分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由许多原西北炼钢厂工人组成的工卫旅二十一团奉命抗击来敌。来袭的日军大摇大摆地行进在由东葫芦川到西冶川的路上,二十一团决定在路边的山头设伏。伏击战打响后,日寇凭借着武器优势,连续轰击我军阵地,步兵在炮弹掩护下向山头冲击。缺少弹药的工卫旅战士沉下心来,待敌人快摸上阵地时猛然射击、扔手榴弹……这场战斗从上午持续到天黑,日寇伤亡了好几百人,工卫旅只有20余名战士受轻伤。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原西北炼钢厂工人还有张凯、王义、毛锡山等。在党的领导下,这些参加工卫旅的原西北炼钢厂工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